李星:校办企业中的奇迹,科大讯飞会成为AI巨头吗?

文/李星

一、 为什么科大讯飞是校办企业中的“独秀”?

在我国的校办企业一直都是清华系、北大系占大半壁营收,不过这几年无论是清华紫光、同方,还是北大方正、青鸟等的荣光似乎属于PC纪元,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扑过来之后,限于体制及公司业务基因的原因,就跟不上节奏了。

总部位于合肥的科大讯飞算是校办企业之中的异数,即使有人说99%的创业公司都是伪AI时,我相信剩下的1%,肯定包括了科大讯飞。科大讯飞(002230)于2月27日万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17年营收54.58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为4.28亿元。

阿星之所以把科大讯飞归结为“校办企业”之列并非是因为其名字中带有校名,其公司创始团队、技术骨干大半来自科大,并且科大也是重要股东。(另外,复星名字带有复旦,但没有学校参股;联想有中科院参股,但是严格来说不算学校,而是科研所。这两个大集团发展也很成功,本文不做讨论。)

笔者曾经在校办企业待过,其职工其实享受“半国企待遇”,尤其是政府把人工智能视为在互联网及物联网发展水平赶超美国的国家战略,有很多需要政策把关和牵头的项目更多会把机会放给根红苗正的科大讯飞,而不是有着外资背景及VIE机构的互联网巨头

二、 人工智能风口,让科大讯飞从幕后到台前

科大讯飞真正让人侧目还是其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尤其是智能语音技术与BAT相比毫不逊色,在自然语音处理方面屡获国际之冠。

当前,科大讯飞在A股市值为765多亿,远远甩开老牌校办企业,其技术实力与商业价值之间依然不相匹配。科大讯飞在AI如此火热大背景之下,离市值千亿美金公司几步之遥,是由于其主打的智能语音技术遇到业务瓶颈?还是其多元化业务没有形成有效协同?是有个有意思的话题。

很多用户对科大讯飞接触并不多,好多朋友还是从罗永浩发布会上锤子手机预装讯飞语音输入法后接触讯飞,可见科大讯飞to C业务是相当滞后。目前在App应用商城的讯飞产品是讯飞输入法、“讯飞语记”,后者还是一款付费工具产品;而笔者在淘宝上也能搜索到讯飞消费者端产品主要是翻译机(晓译)、儿童机器人(阿尔法超能蛋)。

在To C端,科大讯飞面对普通用户的产品主要是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商业化软件或智能硬件为主,产品大多是口碑型,而非是流量型爆款产品。而科大讯飞目前主营业务主要还是以企业服务市场为主,To B基因的公司主要特征是利润比较可观,但规模效益不够,很难撑起巨大市梦率。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巨头  手机  AI  人工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