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即使生态能力在强,具有资源属性的流量始终处于“流量——变现”这一价值链条的上游,因此,阿里也需要不断“采购流量”,收购爱奇艺、在文娱方面的布局都是为了“自建流量池”。
而作为流量需求最为旺盛的电商业务,淘宝APP本身也在逐渐向“社区化、内容化”的方向前进,而这样的改变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据淘宝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开场仅1小时03分,直播引导的成交就超过去年双11全天;8小时55分,淘宝直播引导成交已破100亿,超过50%的商家都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
更加内容化、流量化的淘宝,也是想要通过内容去挽留更多用户的停留时间,实际上这也是对“变现业务”的“流量化”改造,通过这样的改造,淘宝本身成为流量来源,以减少阿里外部采购流量的压力。
对于拥有充足流量的腾讯而言,除了满足自身游戏等变现业务的需求外,通过流量赋能的方式帮助腾讯系电商(京东、拼多多)获取流量,从而实现最终变现。而对于“强流量、弱生态”的腾讯阵营来说,相比于与阿里的争夺,字节跳动的崛起,则成为“腾讯联盟”的潜在风险。
互联网商业世界中的“地缘法则”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以冷战时代的美苏争霸为例,陆权思维思维下的苏联对寻求空间安全边界有着无限的需求,进而决定其势力范围不断向西扩展。而美国则在海权思维下,构建起全球重要航路节点的力量存在。
在互联网江湖(VIPIT1)看来,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商业地缘”法则。
如果以流量和变现分类,几乎所有互联网相关的业务都可以分为流量业务与变现业务,如微信、QQ是典型的流量业务,淘宝天猫则是典型的变现业务;腾讯视频、爱奇艺同样是流量业务,美团饿了么则是变现业务。作为互联网商业化的必要因素,流量与变现之间又是相互弥合的:流量需要变现支撑商业价值,变现需要流量来实现。
因此流量业务与变现业务的比重,则成为划分互联网商业地缘版图的重要参考:在互联网的“商业地缘版图”上,以阿里与腾讯为核心,流量业务比重高的企业向阿里聚拢,变现业务比重高的企业则向腾讯聚拢。
网易之所以将跨境电商卖给阿里,就是因在互联网“商业地缘”相近,一方面生态能力极强的阿里需要源源不断的流量变现,而网易出售跨境电商业务之后,其核心业务回归音乐与游戏,流量业务比重更高,且与阿里并无直接竞争关系,因此,收购网易考拉也的背后,是阿里看上了网易自带的“流量光环”,也许哪一天丁磊想退隐江湖了,好顺水推舟买下网易。
另外,阿里领投网易云以音乐也释放出新的信号,当“投资必控股”的阿里改变投资策略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玩家加入阿里阵营?比如字节跳动?
实际上,与网易联姻并非阿里“心头好”,从“商业地缘”上来看,有着极强流量能力的字节跳动才是阿里联姻的首选,如果阿里开放投资策略,那么未来如果有可能与字节跳动联姻,在其超强的流量能力下,不再有流量焦虑的阿里整体的业务协同能力将有质的的飞跃。
结语:
互联网的后半场,电商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而存量时代的增长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一方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萎缩。阿里、京东的下沉,拼多多的逆势上行,都是存量时代电商平台们业务扩张的具象化,而这场你死我活的竞争背后,则是巨头们的核心能力的竞争。而对于巨头之外的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谁能准确把握互联网商业地缘法则,谁就能在巨头的夹缝中间,获得一线生机。(ps:互联网江湖原创稿件,订阅号ID:VIPIT1,商务转载合作联系: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文章TAG:商业 网商 互联网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