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管对金融科技的整改要求看,主要集中三个问题。第一,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监管对风险可穿透;第二,切断混业经营和垄断闭环,避免金融风险跨场景扩散;第三,保证商业信息和金融信息之间独立,保障消费者数据信息安全。
以上三个问题与金融科技商业模式中的支付、征信、消费金融等业务一一对应。针对纳入整改的金融科技业务,蚂蚁的足迹明显更清晰一些,除了消费金融已步入持牌序列,征信等业务也经历风险出清。
2020年12月,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五项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蚂蚁集团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具体整改计划包括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支付业务回归支付本源,申设个人征信公司,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在消费金融牌照和个人征信牌照方面,蚂蚁取得突破进展。此外,消费金融场景、支付场景开放也在推进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服务需求。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是,现在支付宝里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其他金融机构身影。
尤其是消费金融服务,花呗、借呗成为蚂蚁消费金融专属产品后,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纷纷入驻到支付宝平台,以信用购和信用贷的形式来保障对长尾客户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下半场,牌照成为必选项,蚂蚁在牌照方面的先发优势开始释放。现在监管强化对平台经济无序扩张乱象的整顿,金融业务首当其冲,这也意味着金融科技企业的牌照扩张难度增加。
近期,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支付、征信业务、投资金融机构、消费者保护等内容。其中提到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资本金和杠杆率要求。
针对愈发严格的监管规定,蚂蚁的风险已提前释放。用蚂蚁的话来讲,从整改开始,蚂蚁就深刻认识到国家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尽管蚂蚁目前仍然没有给出重启IPO的时间表,而京东科技被传出重启IPO,赴港上市的消息,但摆在京东科技面前的业务风险较大。京东科技整合了信贷科技、京东云等业务,接连更名换姓,实际上依然无法摆脱对京东白条、金条以及金融科技业务的依赖。
在金融科技严监管环境中,蚂蚁率先平衡牌照能力和展业能力,为日后发展创造了新的想象空间。对于京东科技,业内人士谈到,京东科技的牌照优势还未建立,仍有风险问题待解,这从京东出手增资旗下小贷公司即能看出。如果在此情况下贸然进行资本扩张,行情难以长久。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