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百花齐放的今天,“Z世代”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Z世代”意指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00年后出生的人,他们又被称为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统指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即常说的“95后”“00后”。
近日,多份调查报告显示,95后的社交网络图谱与90后大不相同。如酷鹅用户研究院发布的《95后用户内容消费洞察报告》便指出,与95前用户相比,95后主要使用的社交APP是QQ,其次才是微信。企鹅智酷的大数据结论也表明,95后用户最爱使用QQ,偏好QQ空间、贴吧等社交产品。可以说,在90后忙于回微信、发朋友圈时,95后却开始宣称“微信out了,QQ才是最新潮流。”
95后为何偏好把大部分的社交时间花在QQ上?与微信相比,QQ为什么更吸引“Z世代”?
每时每刻都“挂”着QQ,一天要在QQ空间中发好几条状态,是00后朱思诗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虽然也用微信,但她的朋友圈却“冷清”多了,隔十几天才能看到一两条状态。此外,两个社交平台的好友数量也差异颇多,QQ好友有三四千人,相比之下,微信好友只有600余人。问起社交媒体的使用差异,她“直言不讳”:“微信都是老人用的,QQ比较跟随潮流。”至于她口中的“老人”,泛指20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截至去年12月,社交网民规模近7.2亿,社交成为用户上网的核心诉求。同时,社交应用由即时通信向综合性、娱乐化方向发展,种类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酷鹅用户研究院发布的《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则指出,95后上网的主要诉求是聊天社交、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此外还包括娱乐消遣、讨论兴趣话题、拓展交际圈等;95前用户则在工作学习需要、获取资讯方面诉求突出。在朱思诗看来,玩微信的都是90后,兴趣、口味和95后相去甚远,她的同龄人都是QQ的忠实用户,因此玩QQ也是出于找寻同龄人的社交需求。
“我们在分析某类人群使用某类产品时,非常喜欢按出生的自然年份来区分世代,比如80后、95后,但其中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代人所处的生命周期。”浙江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副主任王喆说,对于青春年少的95后,QQ的产品特色更符合他们在青春期的网络交友需求和期望,比如个性化的字体、对话框、等级展示、虚拟形象、送礼物、签到等。这些在“交流”功能之外的“风格化”附加物,让95后能更多地展演自己的网络形象,让群聊更热闹,也能更轻易地找到“同类人”。
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代表,QQ和微信在社交功能上各有侧重。微信的诞生,是基于熟人之间的关系链,微信好友多是互相熟悉的、亲密的,添加好友、评论仅好友可见等功能,使得微信更重视个人隐私,几乎把社交活动圈定在熟人社会内,用户对于社交活动的掌控力度更大。而与微信相比,QQ的平台设计更加开放,强调“网友”的概念,QQ签名、开放式的QQ空间、陌生人互加好友等形式,让两个陌生人也能够获取对方的部分信息,因而更具有交友的新奇感。此外,QQ本身也整合了空间、游戏、邮件、资讯、音乐等,平台功能丰富且极具刺激性。
“习惯成自然,从小学、初中开始,每个游戏都需要用QQ注册,加上班级群、好友群,各种人际关系已经和QQ联系在一起了。”1998年出生的张哲,目前正在机械系就读大二,他认为QQ功能丰富,更容易满足日常社交及资讯需求,如看新闻、搞笑视频等。同时,微信的熟人社会特性,也令他“敬而远之”,“微信里面是亲朋好友、老师、家长,QQ里是自己的小伙伴,发状态、讲话更随性一点”。
我认为,更容易避免“情境崩解”是95后年轻人偏好使用QQ的原因。在社交媒体研究中,“情境崩解”的意思是由于社交媒体信息展示的无区隔性而导致不该看到某情境的人却看到了该情境。作为年龄铺盖面更广的微信,用户的好友列表中会有亲戚、师长、上司等,如果不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疯狂迷妹”或“抠脚大汉”的形象,就必须小心翼翼地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才能避免情境崩解,比如分组可见或即发即删。“而使用QQ的压力小很多,QQ已驱逐了‘无趣’的成年人,他们或不适应功能繁冗的QQ或不再以QQ为主要聊天工具,这使得QQ更多成为青少年的游乐场。他们可以更加放松地和同龄好友或陌生人进行无负担、无目的的闲聊,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章TAG:QQ 微信 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