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发布后,在消费者舆论的层面引起诸多有关“爱国”的激烈争论,但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在商言商,以民族大义裹挟舆论,“揭丑撕逼”,逞了一时之口快,赚了吆喝,却丢了格局。

事实上,该声明发布不久便被微信平台官方撤下。此次事件更是导致伊利股份与港股蒙牛乳业股价产生不同程度的下跌。这场口水之战没有一方是赢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伊利这又是何苦?

师徒相争,内斗不止,冤冤相报何时休

去年3月,一个名叫“天禄财经”的公众号,先后发布了三篇名为《出乌兰记》系列的文章,在文中影射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疑似失联。此番言论一出,伊利当天股价下跌近4%,而后更是惨遭跌停。事情发生后,伊利公司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和公告辟谣,并向警方举报。

同年10月份,此案最终迎来一审判决。“潘刚失联案”中涉事的邹光祥、刘成昆被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一审以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和有期徒刑八个月。

在案件判决后4天,伊利集团在自己的官网和官方微博上发布一篇名为《常年屡遭破坏伊利苦不堪言,被迫公开实名举报,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的举报文章,文中公开指认“潘刚失联”谣言事件的幕后关键人物是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并对郑俊怀提出3大指控,呼吁对当年郑俊怀2.4亿元挪用公款案进行公诉。

文中所提到的郑俊怀在1993—2004年时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2005年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判刑6年。因为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获得了两次减刑的机会,2008年郑俊怀刑满释放。

伊利所提出的指控就是针对郑俊怀在狱中的两次减刑行为。举报信中写道:“即便如此轻判的6年,在保护伞运作下又被人为操控做了假减刑,减掉2年半,剩下的3年半郑俊怀竟然如住宾馆一般,随时可以回家”。而根据有关报道,郑俊怀是因为在狱中管理菜地,表现良好,并发明了一个节水装置,从而得到了两次减刑。

伊利对于前董事长的减刑颇有微词,更是声称“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领导、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人为抹掉郑俊怀数亿元犯罪事实,运作假减刑”。

郑俊怀可能想不到,自己一手将伊利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年利润达数百万元的企业之后,却和自己一直器重有加的徒弟——现任伊利公司董事长的潘刚反目成仇,而这恩恩怨怨竟然持续了十几年之久。

在这一来一回的互撕、内斗中,消耗的却是企业的资源、品牌的公信力以及广大股民的利益。

2011年2月,郑俊怀任内的董事长助理张三林在网上实名举报潘刚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司财产。举报一出,当日伊利股价跌停。

2018年3月,“潘刚失联事件”引爆网络,结果当天伊利股价大跌,市值蒸发60多亿。

2018年10月,伊利集团发布举报郑俊怀文章,当天伊利股价大跌7.18%。

这场蒙牛和伊利之间的宫斗大戏可能还会持续上演下去。

不过,企业的公信力不是靠投放广告、冠名赞助、同行“撕逼”就能赢得的,当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仍未消散,作为国产品牌乳业,伊利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努力重塑消费者信心,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企业内耗何举报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