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经过4次现金分红和股价涨跌,小米持有美国的股票成本约为12元/股。按目前41元/股的价格计算,小米的利润超过24亿元。

相反,美的去年7月收购了小米集团1亿股股份,陷入巨额亏损。虽然美的没有披露收购1亿股小米集团股票的价格,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的应作为机构投资者进行收购,最有可能的价格是小米集团IPO每股17港元。到目前为止,小米的股价已跌至每股10港元,美的亏损。

雷军不仅在美的股票上赚钱,而且在产品上也不断地与美的竞争。

在小米商场,除了手机业务,小米还将产品线扩展到电饭煲、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电磁炉、电暖器、空气净化器等。这些产品是美的主要产品,作为美的集团的第五大股东,小米已不再是美的战略股东,而是赤裸裸的竞争对手。

智能家居部署落后

美的在半年报中阐述自己是科技型集团,而且拿出了一组数据。美的研究经费45亿元,科技人员达到1万人,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项。

智能设备也是美的进军的领域。美的通过收购德国库卡,在机器人行业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但由于机器人市场的下滑,美的上半年的收入略有下降。美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收入约12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3%。

可以说,美的智能家居的道路极其坎坷,不仅竞争激烈,还受制于人。

5G、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逐渐笼络,智能家居市场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而科技技术的普及和落地,智能家居的许多痛点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如高速的数据传输、快速稳定的连接、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不久的将来,智能家居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将会有极大的突破。

智能家居市场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家电将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今年上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和手机品牌制造商似乎对此达成了共识。今年3月,华为发布了Hilink平台,凸显了其“云管边缘核心”的综合解决能力,并于近期提出“使能三件套”以实现物联网生态化,直击互联问题;6月,小米米家品牌发布了6款新家电产品,还成立了家电经营部,雷军亲自出征;通过阿里云和天猫精灵,阿里巴巴巴似乎决心进入未来的智能家居。苏宁今年发布了十几款家用电器,这也是其进攻智能系的体现。

巨头跨越行业边界的逻辑和路径是明确的:从智能家电产品,到捕捉智能家居场景和新的用户流量门户。事实上,这些巨头在国内智能家居市场“攻城略地”,已经引领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主要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家电企业,竞争格局已经明朗,形成了以BAT、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三大阵营。代表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以美的、海尔为代表的国内家电厂商的商业阵营,以移动通信为代表的运营商阵营,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阵营。

家电阵营中的美的集团虽然每年在科技研发上投入几十亿元,但仍落后于同行。

据了解,为了深入布局智能家居,从底层技术建设、应用软件集成、用户体验提升到人才队伍建设,美的集团在其物联网平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运营”。今年,来自美的各部门的30多个应用程序被合并为一个应用程序,作为一个统一的用户APP——美居。

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平台显示,截至6月底,美居应用的下载量达到3000万次,日常活跃用户数量达到300万,但在智能家居部署方面美的仍远远落后于华为和米家,美居应用在家电和智能家居行业的装机容量和活跃度仍然无法排名靠前。此外,在苹果应用程序商城的智能家居领域,美居也次于米家。

为了解决连接智能家电分销网络的痛点,美的只能与华为、阿里、苏宁、京东等物联网平台合作,实现云云对接,共同探索智能家居产业的前景。

因此,在智能家居的部署上,美的在发挥特长的同时,仍需保持低调务实的作风,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工作,待到下半年主动出击时,依靠多年沉淀的技术、产品、渠道、规模优势和以往的转型经验,或许有望在智能家居赛场一同角逐。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