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时间闲一点,打算开始做商城需求,结果刚从必备功能--购物车开了个头,就发现现在国内各个B2C的购物车功能支持实在是大相径庭,存在太多优化空间,而国外B2C的购物车主要功能基本一致,但在小功能点上都力求创新……

最有意思的是,刚测完不久,还来不及整理这份分析报告,就发现有几个问题被改正了,速度之快,以至于我都怀疑是不是我的测试造成的^^

重点根据我们对业内的了解及方向分析了几家网站,其他有些没有列举出来的网站如amazon、淘宝B2C、vancl、国美、达芙妮等仅仅只是作为我们自己的旁证检测,结果没有反映在这份文档里。

评测对象:

国内:

当当:不用介绍了。

卓越:不用介绍了。

京东:it数码第一家,去年融资千万美圆。

新蛋:也做数码,似乎不够格,下份文档移除。

服装B2C-国内:

Yoho有货:算是直接竞争对手吧。

Cosize:大方向(潮流电子商务)相同的网站,有身边的朋友推荐及论坛推荐。

服装B2C-国外:

Gap:美国青少年时尚休闲品牌,应该是第一,Yesppg开始就仿他们做的。

Abercrombie: 美国青少年时尚休闲品牌,据说是大学生最爱。

Zara Home:很有名的Zara,全球第三服装零售商,但他们还没在网上卖衣服,只卖家居。
第一篇:用户使用购物车的限制与识别
第二篇:迷你购物车与正式购物车的设计
第三篇:正式购物车的页面信息结构
第四篇:我们购物车设计的实际需求与原型
第一篇:用户使用购物车的限制与识别
一、三种程度
由于Cookie是实现购物车存储用户购物信息的最容易的手段,所以B2C网站的购物车都是用Cookie来实现记录用户购物信息,即使通过Session也是通过Cookie来变相实现,按评测对用户的限制与识别程度,有三种:
程度1:仅支持登录用户(允许Cookie)
程度2:除1外,还支持非登录用户(允许Cookie)
程度3:除2外,禁止了Cookie机器的用户也能使用(不管注册与否)
这三类用户的支持程度,一层比一层深,目的就是为了让能够使用购物车的人数增加,转化为订单的数字也就会相应增加。
按常识说来,购物车是鼓励非登录用户也能使用的,只有等到了结算中心,才会提示登录。这么做的好处是在用户购物前尽量降低参与门槛。在测试的时候,国外全部及国内部分网站购物车都支持到2,而能到3这种变态程度的,只有卓越。而不可思议的只支持登录用户才能使用的,居然在我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的国内五家里,占了3家。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全网平台  购物车设计  用户体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