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Open Web为什么会遇阻?

既然很多人都不喜欢群雄割据的环境,那么为什么Open Web的应用又被一些人痛心抛弃了呢?主要有体验和安全两方面的原因。

1.体验

体验方面的问题,我们分交互体验和“功能”体验两部分来分析。

首先是交互体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Web App的交互没有Native App的“好”,这个“好”的定义应该是主观感受,大部分时候指的是展现速度、交互流畅度。

那么这个问题能解决吗?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体验问题是已解决的,国内外的一些站点都可以作为优秀的解决案例,例如:苹果、Nike、Flipkart、京东等。

其次是“功能”体验:某些固化在App内的能力和功能的缺失,也是被诟病的,比如:定位、陀螺仪、本地存储、用户信息等。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能,只要浏览器的能力下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安全

这里我们不讨论技术安全,因为技术安全是有各种方案解决的。我们更多地讨论“信息主体”所带来的安全的问题。

一个Native App或者App巨头下的信息主体,都是相对明确的,这在Open Web上的体现会相对弱一些。由此,Open Web上出现了很多李鬼站、采集站,甚至一些违法站,“劣币驱逐良币”使得Open Web的生态越变越差。

然而,这个问题的解法也是相对明确的,Open Web生态流量入口节点应该起到过滤的作用,降低/避免健康流量/用户流到劣币站点里。

四、Open Web 为什么不可替代?

但是,为什么说已经经历了这些问题的Open Web,为什么又是不可替代的呢?

自由!自由!自由!平等!平等!平等!

你在一个封闭的生态里成长,就好比你在别人院子里养花。在别人院子里,养养花花草草是可以的,然而种树就是不行的——因为你不是真正的主人,规则不是你来定的。

没有人真的愿意把自己圈养在别人的院子里种花。他们或出于无奈,寄人篱下;或无计可施,在不同里都种花。

同时,Open Web的创新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对于Open Web来说,Web开发者、浏览器、Web站点、标准委员会等都是生态的重度参与者,生态技术在不同角色之间的传播和应用会形成巨大的创新池,直接提升生态参与者的生产效率、业务创新效率,各角色的收益也将是巨大的。

五、放眼未来

放眼未来,AI和物联网将会使得互联网登上新的巅峰。各种有屏幕或者没屏幕的IOT设备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IOT设备本身就会成为信息的载体容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一家公司的某种技术实现不会一统天下(即使在现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也会有两个主流系统、多家厂商)。在未来的IOT设备上,人工智能可以更加有效的处理信息数据,IOT的输出也需要很直接,这个输出可以是视觉可见的也可以是一段语音,这正是广义的Open Web的应用场景(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只要遵循某一标准就是在所有设备上可用的,而不是还需要按照一个个App或者某种特定类型的容器)。

通向目标的路上,有再多的坑也不能证明其方向性的错误。正是填上了这些坑,才会将未来打造地更加扎实。现在的Open Web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

无可替代的Open Web正等待我们去把它完善地更好,那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万物互联,开放是基础,Open Web必然大有可为。

作者:高磊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未来  交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