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571亿!将所有流量集中在了那一刻,然后爆发了出来,终于狂欢到了极点。
但高潮一过就迅速疲软,阿里市值11日当天就跌了3.78%,萎缩了712亿元,已经超过双十一销量。这种高潮之后失落感,有谁真正能懂?
(左图为阿里11日交易额,右图为阿里12日凌晨收盘价)
每年“双十一”狂欢之后,跳的最高的无非出来两种人:一种是所谓的“圈内人”,看人家做爱自己高潮,朋友圈刷的不亦乐乎,就是不断的晒数据。既不懂解读思考,也不会冷静分析,属于囫囵吞枣。
另一种是“局外人”过来指手画脚。就好比一群老太太谴责一对相爱的男女一样,人家一年才见一次面,他们嫌人家爱的太疯狂。他们列举双十一的罪状无非如下:压抑消费丶虚假标价丶冲动购物丶引发库存丶物流拥堵等等。但实际上,别说双十一,任何一个法定节假日丶一个商场举办的活动丶哪怕是过一次新年,消费也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用这种陈旧的角度看待双十一丶看待中国电商的发展,实在太肤浅。
一针见血,中国电商目前的真正矛盾是消费者对于产品体验日益增长的分享需求丶以及商家对于流量的自然传播式增长需求,同落后的大一统电商平台之间的矛盾。每一场奋不顾身的鱼水之欢,都隐藏着是被压抑的需求。
天猫丶京东等都属于大一统平台。这种平台的遵循的思维是“获取流量”,商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购买平台的广告位(CPM),直通车(CPM)丶聚划算(坑位费)都是属于这种办法,而“双十一”就是流量思维的极端表现。但平台的总流量有限,你抢我夺其价格必然水涨船高,除了水涨船高的广告费,商城还要收取2%-5%的销售佣金,外加每年平台不菲的入驻费,直到烧尽仅存的那点利润,才会去思考我接下来该怎么办?问题是如果你不来做广告,就没有流量,更没有希望和出路,流量是商家永恒的追求。这也是那么多商家硬着头皮上双十一的主要原因,他们赔钱赚吆喝,强装笑颜,附和着人家的节奏装快感,内心的痛苦有谁能知?
再来看一组“双十一”的数据,以天猫为例,“双十一”诞生以来销售额分别是0.5亿元(2009年),9.36亿元(2010年),33.6亿元(2011年),191亿元(2012年),350亿元(2013年),571亿(2014年)其增速分别为18.7倍丶3.6倍丶5.7倍丶1.8倍丶1.6倍,除了2012年的小波动外,增幅逐年缩小。但是参与的商家增幅却越来越大,今年一共2.7万个商家丶4.2万个品牌参与,先不说僧多尼姑少的问题,至少双十一在游戏规则上从未有过创新,没杀出一个新人,没诞生过一个新品牌。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