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和滴滴,都正在经历先纵深发展,再横向拓展的发展阶段。

先来说G7,从最初单一解决车辆位置问题安装GPS 到2012年推出“班线管理”产品,设计出了一个属于货运领域的航班时刻表。让司机和车队老板可以可视化、便捷的知道车辆停靠、出发、终点、到达时刻等信息,进而高效的进行调度。从此,这个行业不用再“估摸着”“大概”来开展工作,而是可以做到了定点、定时、定量,流程有的放矢,自然就降本增效了。在这个行业,这项难题解决了,就不用G7主动营销推广了,广大货车司机和管理员主动成为了免费的口碑宣传员,短期内班线管理就成为了爆款。也正是这个阶段,产品的热销让G7在数据积累上又再次突破了天花板。

滴滴和G7,人·货·场产业升级的两个新范本

滴滴同样类似,创业8年以来,从早期匹配出租车和乘客的嘀嘀打车开始,到后来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礼橙专车,专注快捷出行的快车,还有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青桔共享单车,乃至包括方便用户通勤的顺风车,还有今年火爆一时的花小猪等等,都是滴滴在纵向发展时期,不断细化业务、深耕流程的产物。

前不久,滴滴出行宣布,全球日订单首次突破5000万,其中包括了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代驾等等滴滴各类出行业务。

在这些“本职”纵深业务发展的同时,滴滴的“出格”横向业务更是四面开花。滴滴的金融、保险、加油业务均快速发展,也尝试过“卖车”业务,和快狗、货拉拉竞争的滴滴货运也在多城市取得领先。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也如火如荼开展,程维展望2025年滴滴平台自动驾驶汽车有望超100万。

G7也很早就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和客群优势,开辟了诸多横向发展的创新业务,包括金融、保险、租赁、维修保养后市场等多种项目。

成绩也是可圈可点,数字货舱采用了一种租赁共享的模式,覆盖壹米滴答、德邦、京东、顺丰、跨越、安能等客户,全国交付中心累计超过15家,并有超过800个合作服务网点,覆盖全国 30+省级行政区。

还有各种综合服务网点、司机之家、餐厅、维修点等等布局到全国各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元发展,让数百万司机有尊严、有温度的为梦想奔波。

TO B领域非标准化堵点更多 G7面临比滴滴更大的挑战

滴滴和G7虽然在产品、模式、理念、盈利、数字化等等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一个核心的区别(不是拉人和拉货的区别):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争。

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争,也就是TO C行业和TO B行业的天然区别。怎么理解这个区别?我举个例子,滴滴的一辆网约车可以坐4个乘客,相对来说“人”虽非标准化的产物,但滴滴无需分辨男人女人、高矮胖瘦、性格特征,也不管这个人有没有保质期,只需要尽最大可能为司乘两端提供品质服务即可。

而G7面对的货物就不一样了,相比人来说货是非标准化的产品。这个货物是什么形状的,是不是危险品,要不要全程进行低温保鲜。货不标准的问题还好解决,“拉货”这个过程的不标准才是真正的难题,这中间要涉及到车、货、场等环节的装卸货、过磅、量方、结算、在途管理等等诸多冗长的链条,而且由于TO B运输往往都是较大额、较重要和体系化订单,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往来,更是难上加难。

滴滴和G7,人·货·场产业升级的两个新范本

不过,正所谓“以非常之力,成就非常之功”,难度越大的事情虽然越难攻克,但是反过来看,一旦攻克后就竖立起来极强的竞争壁垒。

这就是为什么滴滴发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规模后,还有包括首汽、曹操、阳光、享道、T3、如祺等几十个新玩家敢于入场蚕食滴滴的份额,而提及公路物联网的领导者G7,却鲜有正面竞争者。

当然,即便到今天,不管对于滴滴还是G7来说,还远远没有遭遇到发展的天花板,纵向依然有诸多服务可以完善,横向更是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一切才刚刚开始。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升级  产业  滴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