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的设计开发是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
我也去发布会现场做了观摩,感受到这种根据大数据反向定制的车型,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意义。同行的朋友和我说“滴滴的D1和G7的数字货舱,虽然一个TO C,一个TO B,但产品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滴滴和G7前期发展都很慢,几年才推出一两款产品,而这两年各种创新的产品和业务,就像开锅下饺子一样,以我们眼花缭乱的速度来落地推进。
滴滴方面,滴滴的花小猪、橙心优选、货运、D1等都是这一年开展的新业务,这些业务短期内成为各自行业的前几名。同样G7近几年也动作不断,智慧加注网络布局,涉及柴油、天然气、尿素、润滑油,目前已覆盖全国90%路网、超1.2w个油气站点被G7平台连接;设立G7卡车宝贝一站式后市场服务,实现司机在途消费闭环和数字化结算;先后升级了G7安全管家和保险服务、G7数字货舱,前不久还刚刚落地了中外运、鄂尔多斯三同圆等多个大宗物流智慧园区……以上无一不表明G7正将其在公路物联网积累的势能进行大量释放,用平台化、链条化的方式去解决物流行业存在的痛点。
殊途却同归 浅析滴滴和G7服务的纵和深
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是安稳的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挖深取水呢,还是不断的开荒育种,冒着一定的风险去获取结出更多果实的机会呢?
有人说,当然要专注了,日本电影《寿司之神》中的主人公小野二郎90多岁,一辈子都在专注的做寿司,无暇他顾,最终成为了一代企业家的偶像。
我倒是觉得,一家企业如果想要小而美小而精的发展,当然可以不断深耕自我业务,提升服务,自我驱动来持久发展。但如果一家企业要为更广阔的群体服务,就应该不断的破圈,在提升固有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的开辟新赛道,并且和原有业务形成有机的生态,为各方解决多维度痛点的用时,也夯实自我竞争力。
纵观中国所有主流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BAT还是滴滴、美团、京东,无一例外都在纵向扩容的同时,也不断的横向发展,进入一些创新领域,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和行业价值。
文章TAG:升级 产业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