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电商梦正被小程序重燃,但需要警惕什么?

前段时间阿里与星巴克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让星巴克和阿里成为热门焦点。

与阿里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互联网另一座大山的腾讯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公开数据显示,腾讯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为178.7亿元,环比下降23%,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较上一季度下降12%,腾讯股价全面下跌。

对于这一市场变化,也许会有人认为腾讯股份下跌的真正原因,在于其正在将精力从网络游戏上转移到电商领域。而且由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巨兽组成的腾讯系电商舰队,在股市上亦不能独善其身。现如今,京东股价报收已低于30美元每股,而唯品会在8月份更是跌破7美元,拼多多虽然成功上市,但是也因商品山寨问题而出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甚至跌破市场发行价的19美元。

回到阿里与星巴克的交易事件上,对于星巴克而言,在中国新零售时代到来之际,腾讯的微信拥有更多流量,且目前的小程序生态发展得如火如荼,外卖、电商等模式均有涉及,本应该拥有更多的变现可能,为何最终没有得到星巴克的青睐?

前流量时代,阿里比腾讯性价比更高?

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过,而在双方都对新零售市场广为布局的战场中,市场流量确实尤为重要。但是对于想打开中国新零售市场的星巴克而言,流量和市场优势的性价比上,阿里似乎更胜一筹。

一方面,新零售时代,电商出身的阿里具有先天优势。众所周知,新零售的概念是由马云提出,虽然京东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也提出了无界零售的概念,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新零售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场上的大部分企业也在不断涌入新零售的战场。对于先行者的阿里而言,在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前,对阿里未来的新零售市场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电商出身的阿里比社交出身的腾讯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主导权。

以新业态为例,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日均线上订单达到4000单,市场占比可达到33%,远高于永辉旗下超级物种的10%市场占比。换言之,电商出身的阿里深谙消费市场需求,加上新零售主导权的加持,阿里在新零售时代推广的“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零售模式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新零售市场中比腾讯先下一城。

在这个新零售的时代中,阿里在拥有主导权之后,能够按部就班来不断完善新零售布局。而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腾讯,却试图借助新零售的热潮在市场赚取更多的市场利益,似乎不在状态。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程序  腾讯  宜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