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果和有价值的矛盾
几乎所有的品牌营销人都会吐槽企业的一个点就是:量化。
量化不是坏事,做企业没数怎么能行,做管理不量化怎么考核?
但是一味量化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大家都把这事当做计件工作去应付。做销售的还好,计件计酬,公平合理。甚至营销都可以量化,广告投放的ROI是可以做出来的。
但是做品牌和做公关的的一旦计件,这可就会坏事咯。
做品牌,本身是帮助企业去四处赚人品的事,这种事,做的人真心和假意,效果千差万别。这种岗位如果去做效果量化,做这件事的人该痛苦死了,况且也就无从下手了。
做品牌的事,更重要的是“有价值”,这件事做了,可能今天未必显示在销量上,但是明天一定能帮企业积累福报和好感资产,这种事就值得做,这种岗位,也值得设置。
对于很多理工科出身的老板来说,这事简直无法理解。就像……爱情也很难理解一样对不对?
我们发自真心的去安利某一个人某一家公司,其效果,和拿了钱被迫转推,是两码事。
最终,品牌要的是产生价值,而不一定是短期内就要看到财务效果。
风物长宜放眼量。多行好事,莫问前程。
且不说公司,以我为例,这些年来业余时间写一些文章、做一些免费的行业科普、做讲座和分享,有时候也累,也沮丧。
但是后来常常会有听众和读者主动找我,帮我介绍这个朋友,推动那个合作,实话说,这些事情如果一开始要以量化的心态去考虑,可能压根就不会发生。
建议:
可能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短期效果”和“长期价值”中间,取个平衡。不能只看眼前。
会花钱和会省钱之间的矛盾
钱是品牌营销圈另一个敏感的大话题。
一个公司要裁员,第一个被大量压缩HC的部门,一定是品牌营销市场部门。为啥?不挣钱还花钱呗。
于是,有两类品牌营销人产生。
一类是专加入有钱的公司,会花钱,能把公司品牌营销搞的风生水起。这类人才的特点是搞过大阵仗,能用钱解决的都不叫事儿。
他们能最快速度找到市面上最好的第三方供应商,只要有资本的助力,他们绝对能把公司搞成整条街最靓的那个仔。
另外一类呢,是属于特别谨慎花钱的。他们往往对花钱有强烈的负罪感和不安,他们很害怕自己身上背上“花钱”的标签,总是在用“拼命省钱”办事来体现市场部门的价值。
这类人才,比较小心谨慎,不愿意过度承诺,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俩人的选择,也很矛盾啊!
很多时候,CEO往往凭着自己的性格偏好选择一个“金钱观”跟自己特别像的人。这是对的吗?
文章TAG:品牌营销 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