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网络安全,于见不禁想起今年3.15上被曝光,被全民唾弃、祸国殃民的非法网贷平台。在P2P网贷平台野蛮生长的这几年,714高炮、高利贷、小额贷等各种网贷产品横行霸道,各种非法放贷、恶意催收行为已经将中国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领域搞得乌烟瘴气。

而网络上经常爆出的,因为通过网贷、裸贷陷入以贷养贷恶性循环,最终东窗事发,因为害怕被网贷平台爆通讯录,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超过凌晨5点,武汉的一个廉价旅馆,25岁的硕士毕业生罗正宇写好便签,第三次爬上楼顶。这一次他没有回来。第二天被发现时,一根白色登山绳悬挂着他早已冰冷的身体。

澎湃记者的调查发现,在此之前他不仅每个月都在还花呗、借呗,手机里还装着13个网贷APP。消费金融的特点是没有抵押,办理方便,单人授信额度小,聚少成多,最终是区区5万,压垮了这个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孩子。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国人对个人隐私不重视。相反,正是因为国人太重视这些隐私了,才会被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所要挟,钻了空子。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网贷平台,以手中掌握着用户的亲友隐私信息作为筹码,外加一个超出普通人能够承受的高额利息,恐怕没有几个本来就缺钱花的穷人,是能够以贷养贷,成功脱离苦海,最终上岸的。

如果不是担心网贷公司因为催款,恶意骚扰其亲戚朋友,并将其借款行为公诸于众,如果不是因为害怕高学历却穷得叮当响,负债累累的私密情况被人发现,丢了面子。于见再也无法理解,为何区区5万,就能让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孩子走上轻生这条路子。他完全可以把这个事实告诉家人,告诉亲友,一起想办法把这个窟窿补上,可惜,就是因为网贷公司掌握了他经常联系的那几个号码,把他逼上梁山,让他走投无路。

只是,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我们如此重视隐私,却根本没有隐私。我们的一举一动,也必然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留下痕迹,成为这些平台虎视眈眈,随时可以对我们下手的最佳把柄。而我们作为普通的网民,也不得不成为商家眼中的猎物,坐以待毙、任人宰割的羔羊。

因为敌明我暗,在被商家肆意营销,疯狂洗脑的过程中,我们就如同被胁迫后抓到战场上打仗的壮丁,虽然壮实却手无寸铁,面对强悍的敌人而毫无还手之力。于是,我们把自己的财产、甚至命运都拱手交给了别人。直到这个世界出现富者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我们仍浑然不觉。

巨头们的数据、算法、算力、场景已经太太太强大了。当你在社交网络刚刚分享自己当妈妈的喜悦,转眼就收到尿不湿的广告;明明你只是在和朋友闲聊想吃日本料理,某APP就给你弹出了附近的日本料理餐厅和日本料理的外卖。

今天,在中国,打开APP一刹那最显眼的位置一定是你最有可能或者最需要购买的商品,休闲娱乐的空隙你都会被引入到最符合你胃口的游戏和视频。

按照最新的法律条文,我们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包括微信聊天记录,都将可以作为法律纠纷中的呈堂证据。所以,深处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已经无处可逃,只要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都将有迹可循。也将在这些社交平台的庞大服务器里,可以追根溯源。

所以,未来也许是一个用户数据竞争的时代,一些大型企业,首先要做的,也许就像银行保护它的小金库,国家保护它的军事基地一样,保护那些储存用户数据的服务器。

如果里面海量的数据泄露,无异于核武器出现了核泄漏,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掌握,给人类带来的,虽然不一定是灭顶之灾,却也将是跌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欲采蜂蜜,勿蹴蜂巢。为了政治安全、社会和谐,互联网平台需要我们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甚至提交身份证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的要求也无可厚非。但是,虽然上网安全防不胜防,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抓取行为杀人于无形,我们也可能永远退回不到那个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想在这个越来越不安全的互联网虚拟世界,发表自己的只言片语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各种娱乐八卦,新奇段子见怪不怪,失去了吐槽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害怕不经意间的言论,不仅会暴露了我们的身份、地位、消费水平,被一些饿如猛虎的商家盯上而强势营销,甚至可能会因为几句言论不当,被当做呈堂证据,就进去蹲几年。

尽管如此,即使为了保护隐私,我们也不愿意回到那个与世隔绝、时空受限的过去。只是,在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期望着那些掌握着海量数据的大公司,能够维持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能够保留最基本的人性良知。

如此,即使真的有一天会面临灾难,也能让我们心理有所准备。而在这个心理准备过程中,我们能做的,也许除了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尽量少的在互联网上留下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还自己一个内心安宁外,我们也许无能为力。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