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的下一个十年:继续做“吃螃蟹”的那个人

G7的下一个十年:继续做“吃螃蟹”的那个人

过去11年,G7不改初心砥砺前行。未来的G7要成为什么?

其实依然是坚守初心,为行业提供服务,只不过新阶段,需要一些新技术、新能力、新服务罢了。

老翟做了三点总结:

1、G7继续全方位地做好物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干了十年,再干十年。

2、「人车货钱」 数据贯通的服务平台彻底打通,实现提效降本的需求。

3、拓宽服务维度,一是做生产资料供应链数字技术的先行者,深耕大宗领域。二是面向成长型(腰部企业)和物流企业,做长期的朋友、做让客户成功的科技伙伴。

我们现在立此为据,到时候检验老翟和G7的承诺有没有兑现。

越来越“重”的G7:越来越轻的行业

物流&供应链行业的资深从业者王卫告诉我,G7现在是行业的明星企业。提到G7和翟学魂时,他用“好学”两字评价。

好学的背后其实就是进化。

当天G7伙伴大会的主题就是“进化力”三字。

一切的态势都在表明,G7正在进化的越来越“重”,为的是能让合作伙伴越来越轻。

我们先举个例子。有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辆卡车的时速是60公里每小时,已知煤矿距离电厂有120公里。那么,把一卡车煤炭送到电厂需要多少时间?

2小时啊,这还用问吗,这是小学生一年级的数学题,答案很简单啊。

事实上呢?一线的拉煤司机会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5小时、8小时,甚至1天、2天。

煤炭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存在多年,困扰了行业多年。G7就想到了一个方案,一个让自己变得更“重”,行业更轻、更快捷的方案。

你们可能猜出来了,这个方案就是我之前和很多人提到的数字甩箱模式。

在华电包头发电厂大约1公里多的一个大型停车场内,一辆辆卡车鱼贯而入,这些卡车都安装了G7的物联网设备,统一用集装箱装满了煤。有一个大型的吊装设备,将这些货车上的集装箱「摘」下,然后一个个空的集装箱又被吊运上车,及时返程。我目测了下,每辆车大约二三十秒就可以完成卸货,而司机甚至全程都没有下车。

传统运输模式排队一天一夜,数字甩箱即放即走。传统模式一天跑一次,数字甩箱模式一次可以跑三次、四次。

看似简单的数字甩箱,是G7敢为天下先,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背后是「IoT+平台+装备」的三位一体的重模式,需要G7研发、统筹、整合包括传感器、管理系统、软硬件协调在内的一大堆我们看不见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工作很苦、很累,还很脏。这里的脏没有加引号,更没有贬义,是环境真的很脏,G7包括老翟、Charles(王琦,G7副总裁)在内的一众高管长期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每天和煤灰打交道,灰头土脸已是常态。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