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层面来看,不少人其实没兴趣围着别人家的孩子集体展开讨论,最多也就是看谁家孩子衣服看起来不错,问一下链接。很多年轻妈妈也不愿意把自己宝宝照片上传到公共社群进行分享。
3.流量+供应链:与生俱来的"阿喀琉斯之踵"
社群搭建,意在电商。但用你平台的人不代表一定会买你的产品,用户与消费者之间不是等号。回归产业本质,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人货场的本质去思考,场的因素就是社群,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接下来重点说人和货。
"人"方面,主要指的就是流量,评价流量价值的维度当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一是流量的数量,二是留存能力,三是流量的生命周期。无论是数量还是留存,其实都依托于社群,如今看来似乎是很难令人满意。而用户生命周期更是显而易见,针对新妈妈和0-2岁的宝宝,用户定位生命周期短、拉新获客压力大。
而货的方面,互联网江湖团队也采访了一些曾经母婴社群的用户,一位90后妈妈表示:"我在社群看到中意的商品,会马上去京东淘宝上搜索对比。"还有一位85后妈妈则表示:"好多非知名品牌商品特卖,都说性价比高,但还是购买一些大牌更放心些。"
当然这或许只是个例,但是母婴社群电商独特的人群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头部知名品牌是意料之中的,但一些非知名品牌商品供应链方面似乎也缺乏议价能力。
人货场都有问题,母婴社群电商进入"冷静期"似乎也是种必然。
资本催熟,行业的不成熟,试错期的撕裂感或许也只有企业和投资人共同感受了。
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母婴产业重启风向凸显?
有失望但不意味着没有希望。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母婴市场或许会呈现以下几个转型的新范式:
*由"陌陌式社群"转为"微信式社群"?
基于内容社群的关联度是弱关联,社群天花板显而易见,基于血缘的社群才具备生命力。
从这个维度来看,亲人间的专属母婴社群与陌生人母婴社群的关系,同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是一种记录和分享,或许两者的差别有点类似Keso老师在其《快手是记录,抖音是游戏》一文中描绘的那样:
"我要的分享是真正的分享,小孩的爷爷、姥姥、姑姑、舅舅……他们同样在关心着这个小孩的成长。我不要成为网红,我不要100万的播放量,我不要站在秀场中,去秀、去迎合、去追逐短视频红利,我只想让该看到的人看到。"
只想让该看到的人看到,很多年轻妈妈不愿意把孩子的成长记录在公域环境,但在自己亲人的思域圈子内却没有顾虑。由"陌陌式社群"到"微信式社群",目前行业社群已经出现这样的势头。
文章TAG:母婴 社群 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