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人物性格和游戏态度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就是当下流行的“佛系”。
佛系玩家在众多游戏中实际上已渐成规模,比如绝地求生,总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对于吃鸡无欲无求,跳伞选点全凭心情,落地捡枪随缘随性,刚枪战斗心无波澜。但这种群体只是少数,他们完全影响不了一款游戏的设定,不过《旅行青蛙》或许凭借简单随意的玩法,定义了佛系游戏。
这意味着什么?针对佛系青年的专门游戏也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吗?在巨头收割游戏行业大部分利润的同时,佛系玩家对其它游戏开发厂商有什么样的商业价值?
佛系风格无孔不入,我们连玩游戏都懒得打打杀杀了
打过《王者荣耀》的人,刚刚抛弃与“纸片人”无望的恋爱,转而投身到操心一只青蛙的起居饮食,这种情况在朋友圈中可能不在少数。因为全民手游拉拢的非核心玩家,女性占很大一部分,而《恋与制作人》本就属于女性向游戏,《旅行青蛙》又是女性玩家居多,由此,这两款游戏之所以能火爆,除了游戏本身的特色,有一部分原因是抓住了《王者荣耀》热度消退的空窗期。
而这正是游戏全民化之后最直观的表现,不仅仅是针对女性玩家,而是尽可能收割非核心玩家的红利。
核心玩家和非核心玩家的争论由来已久,甚至他们之间的对立,导致业内都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区分双方。这种隔阂越来越深,随着游戏发展反而形成了难以消除的鄙视链,但这种鄙视链在游戏全民化的大势中,其实无足轻重。
或者换句话说,在非核心玩家大量涌入带来的巨额利润面前,这种界限区分的商业价值将会越发薄弱。就像《王者荣耀》,与其费尽心思拉拢一个LOL的资深玩家,可能还不如十个游戏“小白”的群体价值大。
总而言之,搬来一个PC端被验证的核心玩法,根据移动端做出改进,这种保守的做法孕育了《王者荣耀》。而《旅行青蛙》非经刻意和模仿,却能产生如此反响,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联想到全民手游的行业趋势,佛性青年和非核心玩家实际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所以,《旅行青蛙》的爆发,一定程度上,是否可以算作是这一群体商业价值初现的时机?
业内对非核心玩家的界定并不统一,但终归少不了一个关键要素:忠诚度低。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普遍比较分散,一般挑选游戏时也很随意,且不会用大量的精力去寻找支线情节或尝试使用不同角色。总的来说,就是停留在“喜欢”层面,而达不到“忠诚”,这种行为取向和“佛系”的追求理念极为相像,一切随缘、一切全凭喜好。
文章TAG:中国 游戏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