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中国网红最后走的是带货,而不是自己整合供应链做品牌的逻辑。

所以最后网红界BAT(薇娅、李佳琦、辛巴)都是强大的挑货能力,而不是强大的品牌打造能力,虽然据传李佳琦注册了自己的美妆公司,想要自制品牌,但是是否能够成功,我持保留态度,当然如果谁有机会让李佳琦和我聊聊,我可能就知道答案了。

第二种内容变现,就是CPM广告。

这依然是最大的一部分变现,因为头部大公司很多并不一定每家都追求品效合一,因为品效合一本来就是一个伪概念。品牌的归品牌,卖货的归卖货。

第三种内容变现,咨询。

也就是培训,大部分财经类内容,都属于这一种变现方式。

第四种内容变现手段:IP内容本身卖钱。

这基本属于电影范畴,或者电视剧内容范畴。而所有面向2C内容博主,都走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变现路径,这对于真正内容型博主而言挑战并不大,但是真正未来最有价值的是博主在生产内容的同时,又理解了,还能同时理解供应链能力。

所以我们推测,在2021年最大的一波变数,是懂了直播或者叫内容生产的品牌。而另外一个变量则来自于内容生产者懂了品牌经营,或者理解了如何与供应链路径沟通。

但是这中间需要克服以下两个盲区,才有可能有价值:

1、博主所从事的行为,本质是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与商业管理是两个天赋区间的事情。

艺术家有个特点,往往抗拒思考商业的事情。另外一点在于艺术创造的稀缺性。博主们,尤其是内容生产者,还有想管理公司,管理品牌运营能力的人屈指可数。

所以最后内容去做品牌的冲突在于赚快钱,还是慢钱的选择。多数人去走快钱路径,因为直接带货,太有规模效应了,但是在我看来,除了赚钱,其实难言真正商业价值,因为缺乏核心可复制性。

这也是张大奕母公司为什么上市了,依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因为内容的复制性太差。张大奕只有一个,艺术就是具有稀缺性。

所以内容和造星的稀缺性天然决定了这种商业模型的上限。而做品牌,理论上来讲在用户和商业沉淀上,更具备出伟大公司的气质,尤其是一家天然自带流量的品牌用户公司。但我至今鲜见这样的公司诞生,难点就在于兼备两种能力的人才太难得太稀缺。

2、博主与内容生产者生命周期和创意的枯竭之间的矛盾

博主或者内容生产者还写不写得动。只有个人IP和人格化特征越明显的IP越有带货能力。

但是个人IP今天商业时代受到挑战太大,这个挑战我不细讲,你们可以思考一下到底在什么地方。而一旦标准结构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个性不足,带货能力直线下降,今天内容型消费品牌迟迟难以在中国诞生最大的问题在这里。

所以我们发现懂内容的品牌,往往比懂品牌的内容人要更多。因为内容更远离商业,而做品牌零售的人天然离商业机会更近。

比如最近的内容型品牌泡泡玛特的就是零售基因,这背后就涉及到商业基因的问题了。

所以我得结论是,如果我看2021年的机会,内容+消费品已经不可逆转,但是内容+消费品中,从内容出发的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挑战在于对零售基因缺失,他们最不缺的是产品制造能力,最不缺的是用户洞察。

如果这中间,有懂产品的内容博主,比如细分在美妆、家居、时尚领域,我认为价值是非常大的。

所以,中国所有的内容+消费品值得重做一遍,我深信不疑。


文章TAG:内容营销  产品  行业观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