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规模化生产之后,AI企业或迎来价值重构?

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方面AI产业在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在进步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比如AI是否真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提升?AI商业化的前景能不能经受住考验?

近日,2021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期举办。此次大会是第四届,不少全球领先的AI企业都集中展示了AI技术发展、应用的最新成果。AI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商业化前景也进一步明晰。那么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究竟透露出怎样的AI产业发展风向?我们不妨深究一番。

AI创新落地路径:AI算法的规模化扩散

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史,技术进步主要由少数关键的突破性技术推动,这些技术都是通用技术,比如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等。不过,通用技术只有在全面技术扩散、深度渗透到经济结构的各方面,生产力才会发生质变。

以互联网为例,最早的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从1983年开始,民用化互联网才开始逐渐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并且在发展的过程诞生了一批互联网巨头企业,也促进了许多传统行业的生产力发展。

AI也是如此。

怎样才能发生技术扩散?一是新技术对生产力有明显提升作用,二是技术本身的生产能够规模化。目前,AI对生产力的提升已经不断被验证,无人工厂在各个领域开始初步应用。问题就在于技术生产本身的规模化。

也就是说,AI技术与产业端的融合发展,使得技术的演化出现了新的特征,AI技术的创新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融合扩散阶段。

这意味着:

一方面在AI扩散至各个行业的过程中,在技术先进性之外,AI本身的生产需要考虑更多的成本要素。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AI技术大范围落地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成本问题。过去几年中AI“精打细算”的模式,其实就是一个人力密集生产的模式,因为AI技术本身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大量的人力。因此,在技术上,高费效比的算法开发是一个行业性的共识。

另外,AI不单单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AI场景落地的越多,算法就越多元化,因此规模化的通用算法生产能力,是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的前提。反映在AI三要素发展的趋势上,通用算法的发展促进底层算力增长,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也要求算法模型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在AI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通用化、长尾化的趋势。

AI落地的过程中,规模化导向下数据越来越多,AI模型越来越通用。AI技术落地更注重实际场景需求,越来越多的长尾需求出现。长尾需求虽然应用频次较低,但由于长尾端在规模上的优势,也同样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AI在长尾端的落地是打通AI技术、大数据技术价值闭环的关键。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AI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