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百度、谷歌等中美科技企业都要为AI战略调整架构?

近期,因特尔宣布将旗下所有人工智能产品整合到一起,成立其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AIPG。就在不久前,百度也调整了自身人工智能架构,整合为统一的AIG平台,而联想也在今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除此之外,去年微软也将技术研发部与AI研发部合并,新成立了人工智能事业部。

各公司一系列颇多动作不再一一例举,从去年至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暗战已经开始,各公司都在为人工智能这一战场,抽取各方资源全力以赴。

如此迅速调整组织架构的科技企业,都到底为了什么?这里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人机交互场景升级,抢占用户智能场景

从宏观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目前似乎并没有形成山呼海啸之势,倒像是炒作更多。

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其实无处不在,我们搜索资料需要人工智能,电商购物需要人工智能推荐,哪怕发一条消息背后充满了各种人工智能。

也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真正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后,反而无法感知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因此当企业在谈人工智能的时候,作为用户很难有切实的感受。

人类对技术的感知越来越弱,本质原因正是由于机器对于人的感知越来越强,越来越智能。

在未来,但凡联网的东西,都会对用户实现各种感知,目前可以想到最典型的就是语音助理场景,用户一旦开口就能够得到回应。例如苹果在iphone与mac中加入了SIRI语音助理,亚马逊在其智能音箱中加入了echo,微软在win10中推出了小娜,谷歌在其手机中加入了Assistant,而百度也推出Duer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并成立了度秘事业部。

语音技术只是一方面,要想全方位的感知用户,那就还需要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语音合成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等才能打出一套全方位的组合拳,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不是独立的,必须全面开花。

而国内目前也就百度的布局最为全面,其以百度大脑为核心,涉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四大能力。而百度也是唯一一家两次入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中国公司。

"wintel"联盟瓦解,抢占新联盟入场券

wintel即微软windows与intel的联盟,任何个人PC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这二者的相辅相成,这也是PC时代的王者组合,无人可破。

但人工智能时代,则在让wintel的联盟优势彻底瓦解,用户入网的方式不再依赖电脑,其还跨越到了手机、平板、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一系列诸多设备,而不同设备又可以对应不同智能交互场景,windows系统也已经无法完全担当这一重任。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架构  调整  战略  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