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志刚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又有一家大型券商机构入场做ofo的重组方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ofo被破产,被收购,然后官方出来辟谣的新闻就像得了一个前列腺出了毛病的人,哩哩啦啦,若断若续,一尿就是大半年。
界面记者收到一份ofo约半年前的ofo负债表,据材料显示,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人民币,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亿元。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项目,在经过前两年资本的狂欢之后,如今几乎全都烂尾。除了少数像摩拜,小蓝单车等龙头公司卖给美团,滴滴等巨头,创始人获利出局外,其余要么仍在顶着压力苦苦挣扎,要么老板跑路,公司倒闭破产。欠供应商的债,用户的押金,投资人的钱统统打了水漂。
其实不只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一系列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从两年前的最火的创业风口,中国新四大发明再到如今的留下来的一地烂摊子,作为一种有着巨大想象力的商业模式,未来还会再崛起吗?
真正落地时困难重重,理想终究未能照进现实
在共享单车刚刚开始时,社会各界对这种附带公益性质的创新商业项目极为赞赏,极为鼓励,对缓解大城市交通与节能减排有着巨大的作用。
但现在为何会沦落至此呢?
首先,大部分所谓的共享经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共享KTV,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租衣,虽然各式各样的共享经济都披上了“共享”的外衣,但其实质上仍然是传统的重资产行业,只是穿上了互联网思维的马甲,多了一种支付方式,本质上仍然是租赁服务,因此不具有一般互联网公司“轻资产”,重运营的特点“。
这样的生意模式使得共享单车从一出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运营,后期为了抢占市场,投放远远超过用户需求量的单车,又加重了管理,维修等一系列运营成本,因此在没有完全盈利之前,对资金的消耗更是一个无底洞,一点一点在消耗投资人的耐心。
其次,盈利模式十分单一,只能从租金上获得营收。通常来讲,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盈利遵循的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并不直接靠用户盈利,而是站住入口,做大场景,利用广告,电商,增值服务这三板斧实现盈利。
而共享单车这一类的工具型APP即使坐拥极大的流量,但是其单个用户的价值并不是很高。
评估一家互联网公司,除了活跃用户数外,用户使用时长,获客留客成本,货币化能力远远要比流量本身要重要的多。
文章TAG:未来 经济 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