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导市场,中国互联网行业已全面进入成熟期

文/李东楼

昨天,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尽管没有给出收购价格,但坊间传闻为2亿美元,而此前豌豆荚估值在十几亿美金以上。而在稍早之前,京东在618店庆期间收购了1号店,而腾讯则出价86亿美元收购了《部落冲突》的开发商 Supercell 84% 的股份。而这些都是发生在近一月内的互联网巨头收购事件。

实际上,近一两年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并、收购、兼并,早已屡见不鲜,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场由资本主导的收购或合并。那么,为何互联网巨头们频频收购?这些资本运作的背后,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东楼不妨来试着分析解读一下:

第一互联网巨头的股价持续不振,收购为增加业务亮点,提振股价

前些时间,李彦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说百度在最近几年没有推出更具创新力的产品是百度备受争议的原因。实际上,不仅仅是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其他互联网巨头,在最近一两年内,也都没有太多脱离在原有业务的体外创新,这就导致尽管整体营收都在不断的上升,但是整体业务缺乏突破,这就意味着作为上市公司,在面对季报、年报发布时,业务方面没有太多的新亮点展示给全球的投资者们,继而使得投资者没有充足的信心,最终则直接影响股价的走势。

特别是近一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普遍欠佳。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在2014年凭借双十一的表现一度市值突破3000亿美金,而如今市值已经回落到不到2000亿美金,这两年间损失了1000亿美金。实际上,阿里巴巴并不是孤例,在近一两年来,除极少数公司外,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都不好,几乎是全线下跌的场面。比如唯品会从最高时100亿美金以上的市值,现在减少了三分之一;聚美优品的市值从最高35亿美金现在只有不到6亿美金;其他百度、京东、当当、人人网等等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也都在近一两年冲高回落,跌至谷底。而这也使得不少中概股公司萌生了私有化到国内上市的想法,并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已经进行了实施。

而面对徐徐下跌的股价,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则开始采用更加激进的收购战略,希望以此能够扩大自己的营收规模,拉动业务的增长,从而赢得华尔街的信任。不过,目前来看,在没有业务创新的情况下,收购虽然能够在业务上得到增量,但是并不能让投资者们对其未来的发展报以信心。

不过,现在来看,收购并不是提振股价的最佳选择,很多互联网巨头在宣布收购之后股价甚至不涨反跌。以阿里巴巴最近几次重要的收购事件为例,2015年6月4日,控股第一财经,截至7月8日,股价下跌14%;2015年8月10日,阿里苏宁合作,截至9月8日,股价下跌24.3%;至9月28日,股价跌至57.39美元,远低于发行价68美元,创截至目前最低;2015年10月16日,向优酷土豆发出并购邀约,至10月21日,股价下跌3.5%;比如2015年10月16日,向优酷土豆发出并购邀约,至10月21日,股价下跌3.5%。而在昨天收购豌豆荚之后,股价则下跌了0.85%。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中国互联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