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还记得小时候你和爸妈玩的“猫和老鼠”的游戏吗?
你蹲在电视机前眼睛死死盯着电视,耳朵却在听楼道里的脚步声时刻提防爸妈回家了没有。然后,爸妈总会去摸电视机的屁股。。。。。。
接下来,可能是无数的理由,也可能是爸妈的男女混合双打。
今天回头看看,那些儿时的“惊险”已经成为了笑谈。而如今的孩子要再想重复我们当年的“风采”,难度就有点大了。
设想一下,当你掐着点关掉了电脑,放下了手机,你的父母根本不用检查设备的热度,而是问问家里的儿童机器人,“嗨,今天晚上我儿子学习了吗?”,这个所谓的“陪伴机器人”大概就会把你出卖得一干二净了。
而不管是摸电视还是问机器人,形式千变万化,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管制依然十分严格。
智能兴起的时代里,儿童机器人究竟是儿童的“好伙伴”还是父母的“控制仪”呢?恐怕还真的好好讨论下。
中国亲子关系里,儿童机器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儿童陪伴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应用类型,自2016年起,产业发展势头迅速,无论是传统玩具企业还是科技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功能各异的儿童陪伴机器人。
儿童机器人的陪伴不仅解决了孩子孤单的问题,更能通过人脸识别和远程信息传输的技术消除家长的顾虑和担心。儿童机器人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是在美好的意图背后,却有着令人担心的未来。
目前很多儿童智能应用在有意无意中都增加了一些家长控制功能,比如,YouTube在2015年初就曾推出过一款儿童应用,名叫“YouTube Kids”,该应用程序特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功能,包括计时器等;
很多中国家庭,其所谓的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父母基于三种优势来控制孩子:体力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经验的优势。大量的中国家庭用三句话就能概括: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丈夫。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在这样病态的家庭关系中,儿童机器人的功能更加专注于弥补家庭中“父亲式”的缺席,当然,也有缓减“母亲式”焦虑的功能,但这类功能的加成似乎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全面控制上。
除此之外,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要求孩子能够向父母吐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也是亲子之间的一道屏障。
文章TAG:机器人 关系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