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式营销虽然以法律为武器,进行维权。但让人病垢的有两个方面,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版权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①只吃大鱼,放过小虾米。这类型公司发现有多家公司侵权时,一般会选择性的进行维权,针对大公司穷追猛打,小公司和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②前期放线,鱼肥收网。当发现不法侵权时,一般不制止且纵容默许,等到一定程度鱼养肥(比如侵权图片达到成千上万张)以后,才祭出司法利器,如此达到利益最大化。
很显然,敲诈勒索式营销虽然最擅长应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但和法律精神倡导的“把违法扼杀在摇篮”或者“预防违法犯罪”是完全相违背的。
从企业到国家层面 勒索式营销渗透中美贸易大战
我们都知道,进入2018年以来,贸易大战成为中美往来的中心词汇。上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明确指出,美方高举大棒,胁迫讹诈,蛮横无理,反复无常,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知名自媒体占豪在评价华春莹这番论述时,也表达了对美国政府勒索式贸易大战的愤怒“特朗普讹诈的目的还是交易,是想通过交易获利”。
在我看来,勒索式营销正是美国掀起贸易大战的前锋军。因为大量的中国企业,使用了美国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产品,所以美国肆无忌惮,不断主动挑起争端。2018年以来,作为中美贸易大战受伤最重的中兴公司,被以“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为借口,遭到禁售令。相比前文提到的视角中国和东方IC,很显然这是更高级的国家层面的“勒索式维权”,这种勒索式维权营销,对企业的影响很多时候是致命的。
最终美国杀人不见血,站在法律和道德制高点,利用国际规则,成功“维权”:美国商务部近期表示,美国已经与中国中兴公司签署协议,取消近三个月来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进行商业往来的禁令,中兴公司将能够恢复运营,禁令将在中兴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之后解除。
说白了,在高端科技领域,专利和版权以及核心技术不在咱们手里,咱们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徐明也表示,中兴用血的代价,与其说告诫普天下企业合美国之规重要,不如说彻底敲醒了国家产业与科技界掌握最核心技术之心。中美贸易之争下,企业活下来己然是硬道理了。
写在最后: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正版格列宁能够大发横财,其实靠的也是“你不吃我的药就得死”的勒索式营销。当然,鸡蛋不叮无缝的蛋,勒索式营销的盛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中国尊重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不是么?
附录:近几年国内“勒索式营销”的几起典型案例
①买假维权的王海。王海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意买假货然后维权”的打假斗士,近20年来争议不断。后来成立公司,将打假维权规模化,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王海打假18年资产过千万元。
②淘宝网的职业差评师。淘宝网成立后,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王海们”,他们通过打差评为要挟对店主进行敲诈勒索,也已经蔚然成风。
③方正和暴雪。2007年,方正起诉暴雪字体侵权并索赔1亿元,2009年随着暴雪《魔兽世界》游戏大热,索赔金额被追加至4.08亿元。当时有媒体援引方正的消息称,这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来中国企业向外国公司提出索赔金额最大的知识产权案件之一。业界人士称,方正提出的索赔数额有一定宣传目的。
④网约车钓鱼执法。 这几年网约车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传统出租车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利益。所以我们的执法部门想到了钓鱼执法,也就是执法人员,假扮普通乘客乘坐网约车,服务开始后表明身份,开出巨额罚款。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
文章TAG:营销 勒索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