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信仰“闷声发大财”的企业,开始积极的抛头露面,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二选一这件事上,无论是被二选一的一方,还是自认为是受害者的一方,通过舆论带来的关注,总会转化为商业上的受益。

因此,每到电商节就会伴随着二选一闹剧的出现,真真假假之中全是套路。

2015年双11前夕,京东实名向国家工商局举报阿里扰乱电商市场秩序,称其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二选一”,对此,天猫双十一筹备委员会发言人苏娅表示,阿里尊重实名举报,但今天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暗指京东在刻意的炒作,“市场难免会有炒作,但我们不能把炒作当作事业。”

2017年618前夕,阿里却率先在“二选一”上发难,旗下媒体天下网商发文斥责京东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把近百个品牌拉到活动会场,不仅强制参加促销活动,还强制锁死要退出活动的商家后台。都知道,618一直是京东的造节主场,阿里的反击似乎也暗合了二选一,弱方发起舆论的模式。

本事件经过一个月以后,本以为“二选一”热度消散的差不多了,没想到又被拿出来讨论一番。在2017年7月,京东联合唯品会发布声明称,近期,不断有商家分别向京东和唯品会反馈:某电商平台利用市场垄断地位,以各种方式要求商家签署所谓的“独家”合作,并且从京东和唯品会等平台退出,否则会受到消减活动资源、搜索降权、屏蔽等处罚。

时间来到2018年,双11前夕,拼多多平台3年庆主会场中的品牌商家遭遇强制“二选一”,导致“拼多多三周年活动”中大批品牌商家被迫退出活动、下架商品、甚至要求关闭旗舰店。为此拼多多创始人达达在个人朋友圈公布了九张证据截图,并对天猫关于此次这件事的回应并进行了预测:“二选一”是不存在的,拼多多在多处碰瓷;拼多多假货多;品牌看不上,离开很正常;并造谣拼多多因罚款逼走商家。

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都主动发起过“二选一”的舆论战,并且电商节期间是高峰期。归根结底,这其实已成为一种商业手段,只要不存在“市场支配地位”,各企业签署“独家协议”实属竞争的一种常规手段,可作为被二选一的平台,发动舆论去获得“民意”支持也在情理之中,总不能什么都不做,看着品牌商离之而去束手无策。

对于企业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平台方和企业签署独家协议或排他条款都是市场自由演进的结果。

非要将企业间的竞争行为描绘为迫害和被害,其危害将是深远的。回顾互联网竞争的历史,利用自身优势设置竞争围墙的事件并不在少数,毕竟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场争议伴随着双11不会落幕,可每年都在上演的“哭诉”战,显然已经透支了网友的关注度。

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拼多多,它们的流量都不是某个公益组织赠送的,本身也不能限制用户选择在哪家平台购物。利益驱使下,二选一的闹剧还将继续,双11临近,用户忙着在研究哪家的平台促销力度更大,各大企业的嘴炮早该休矣。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双11  促销  商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