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认为,阿里的流量基础有三张"王牌":一张是凭借其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获得了大量的站内自然流量。包括PC端及APP端的淘宝、天猫、聚划算等平台。
一张是阿里最早践行的"广告即是商品"的阿里妈妈模式。阿里巴巴最早通过淘宝联盟等分销方式,也获得了大量的外部流量。
阿里巴巴第三张王牌就是其创造的国民级购物节IP"双十一",尽管目前双十一已经不是阿里的专利,但是因为其平台的体量与影响力,连续10多年的双十一,让淘宝、天猫等电商体系都赚得盆满钵满。也随之为其支付宝等金融产品的崛起带来的顶级流量支持,打下了阿里的日不落帝国。
2013年,张勇提出"all in无线"的战略,这个战略让张勇在阿里巴巴的"二代"争夺战里最终获胜,其中出力最多的正是蒋凡。在他的带领下,手机淘宝DAU从3000万到6000万,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亿,淘宝交易无线占比从百分之十几,增长到80%以上,当年双十一淘宝移动端销售额首次超过PC端。这让蒋凡在阿里巴巴内网赢得了一个称号,"阿里流量王"。
但是,这样的光鲜靓丽只属于PC时代的阿里巴巴。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拼多多、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的相继崛起,也让阿里纵然all in无线,也难以破局。
2018年,拼多多在争议之声中上市。并开启了与淘宝、京东在电商领域竞争的拉锯战。成立3年就上市,并在GMV、市值等方面,完成了多家巨头十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一时之间,淘宝、天猫也陷入了流量的焦虑。从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人们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拼多多、使用拼多多。过去处于流量C位的阿里系,也首次感觉到了山雨欲来的压力。
近年,随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互联网产品成为时代主流。各种通过短视频带货、分销的模式如雨后春笋。连传统的苏宁、国美等以线下零售为主的企业,也纷纷拥抱新型直播电商模式,来抢占阿里系线上的流量。让淘宝、天猫的流量压力与日预增。
如今,微信也发力小视频、直播等形式,凭借其10亿量级的用户量,各种平台的视频up主、直播主播等,也纷纷转战微信,打响汇聚私域流量的新战役。如果说京东、拼多多并非是阿里的真正对手。微信生态下超强的用户粘性,是阿里巴巴无法企及的,也许这才是阿里最大的焦虑。
文章TAG:危机 阿里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