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题搁置了很久了,现在再重新把它拣起来。接着以前的收货管理说说上架。

这个事想起来上架大体上是分两种的

1、系统指导上架

无非就是根据要上架的货物的物理属性,如:长、宽、高、体积、数量(用不用这个做计算,取决于是否允许SKU混放),还有上架策略,如:商品指定的库位、库区(当然这些策略还可以指定在货主或是商品分类上),可以上架的库位类型等。基本根据这两大类属性计算待上架的货物应该放在仓库的什么位置也就是具体的库位。有了库位和SKU对应关系,执行人员只需要根据打印的上架单或是RF的上架指导劳动就可以了。

优点:上架人员是单纯的执行者,只需要按照指导做就行了,出错率低业务流程简单。

不足:a、对于允许混放SKU的情况下,计算不准。b、存储空间利用率低。c、对于系统而言复杂度较高,要建立通用的策略规则模型还要设置相关规则数据;要上架前为了保证库存不被其它可能并发执行的任务占用库存还要预占库存,当发生异常时库存还要回滚。说实话作为实现人员来说真的不喜欢这样的方法。

2、自由上架

简单的说,就是在收货入库后上架人员拉着码好盘的商品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很简单的规定(如,只指定大概区域或根本就不指定)看到空位就把商品放上去只需要扫下库位和SKU条码就好。

WMS探讨之“自由上架”

),要做的只是把信息记录到上架任务单就好。b、上架灵活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存储空间,当然前题是可以混放SKU。

不足:a、对上架执行人员要求较前者要高,需要对现有仓库当中的仓库布局及库位分部情况有较好的了解;b、

总结:针对不同存储模式,可以分别选择合适的应用。但是自由上架任何存储模式均可应用。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