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315晚会迎来大的变化,有关互联网产品、服务的维权内容占比巨变,有关人脸数据滥用、个人简历泄露、老年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搜索之病等信息安全问题“挤满”了晚会的上半场。
自前两年偶尔一两家互联网公司“亮相”315晚会始,围绕互联网行业的维权逐步成为该晚会的重头戏,作为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之一,对此变化感到欣慰。一个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离不开内在的“清洁”机制,作为国内意义非凡的一场“维权晚会”,它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良性的作用。
过去晚会主要聚焦传统产业领域的问题,围绕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业存在乱象和问题,它们有一种共性,对消费者的危害直接和明显,极易引发广大消费者的共鸣。如今年晚会上提及的瘦肉精问题、“瘦身”钢筋问题、名表维修问题和福特/英菲尼迪等汽车变速箱相关问题,就和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危害到人的健康和金钱。
相比之下,互联网行业的信息安全乱象,就存在危害隐秘性高、覆盖面大等特点,这也是它们很晚才被晚会“看上”的原因,也是今年之所以占据如此大篇幅的原因。我们知道,315晚会选“材”每年都会围绕一个议题展开,今年的主题就是“提振消费,从心开始”,被提到的几个信息安全案例必然有其代表性价值。
人脸数据被滥用
隐秘指数:★★★★★
危害指数:★★★☆
随着数字社会持续推进,监控摄像头早已无处不在,一方面它在无时无刻的保障着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它也正在成为侵犯大众隐私的罪魁祸首。街头巷尾和城市交通上的摄像头,由于公共属性,它们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不被外泄,可隶属于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是规范使用还是违规使用,就只能凭借它们自己的“良心”了。
今年央视第一个曝光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就是“人脸信息”,晚会揭秘了多个企业非法获取消费者人脸信息的情况,涉及企业包括了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商店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分店,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向个人主体告知收集,并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但记者走访后发现,这些企业并没有向任何消费者征询许可意见,利用店内广布的摄像头,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了大量的人脸等相关数据。
它们这样的做法目的很好理解,通过摄像头采集到店消费者的信息,并将人脸数据输入到后台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工具可以很好地辨别客户是首次到店,还是第N次到店,进而可以分析出该消费者是了解产品还是前来“比价”,通过数据分析的结论,可以很好地辅助店员进行有效转化。
文章TAG:315晚会 互联网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