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众筹为何能在三年扶持8000家创业企业?

“众筹”二字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往往意味着筚路蓝缕,创业企业众筹就像是讨饭一般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京东众筹却在三年扶持了8000多家创业创新企业,以及上万个众筹项目。

中美的众筹思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明显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众筹概念发源于美国的Kickstarter。随着众筹之父Kickstarter倒下,国内的学习者点名时间转型,众筹这个概念越来越趋于理性。但众筹却在中国变种形成了新的模式。

Kickstarter高人气项目为啥死亡率这么高?

2009年Kickstarter在美国诞生时,主要的思路是通过网络平台面对公众集资,让有创造力的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进行创业。随着后来屡屡受挫,2015年9月Kickstarter宣布改组为“公益公司”,不追求公司出售或上市。

某种意义上看,这意味着Kickstarter创立的众筹模式正在遭遇迷茫,它在商业上已经成为了一条走不通的路。

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为什么Kickstarter上很多人气高的项目,后来都死掉了?

其实这和Kickstarter这种项目背后的核心逻辑矛盾有很大关系:

1、Kickstarter上针对中小创业项目只有众筹这一个环节的支持,但创业项目往往不仅仅需要销售渠道,更需要资金、战略、金融、市场等全方位的支持。找一群中小企业甚至是草根创业者来赚吆喝,就像非诚勿扰上男女嘉宾牵手一样荒诞——从“过日子”的角度来看,几乎没几个企业能走到最后。

2、众筹只需要一个想法,但背后的坑要付出99.99%的努力。一个产品从原型到量产,是需要用时间和金钱来磨的。原型只是起步,后面的坑有很多很多。产品出来后还得兼顾ID,机构,材料,参数调教,制造,采购,工装,测试,返修等诸多环节。众筹仅仅是项目开始的起点,甚至连起点都算不上。

3、高品质的代工厂几乎不接无名公司的小单。顶尖的代工厂一定是为顶尖的硬件厂商服务的。就像富士康一样,它只会为苹果、小米这样的企业做代工,甚至不愿意为锤子做代工。更何况Kickstarter上大多是草根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先天不足,这也决定了一起步就失败的命运。

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众筹从根上决定了它很难真正奏效,必须在模式上进行改造和重塑。

京东众筹究竟是怎样重塑众筹概念的?

众筹这个概念一开始传入国内仅仅只是对Kickstarter的简单照抄,所以缺点全部都照搬了过来,恰巧赶上国内硬件创业的高潮期,因此有了一段火热的光景。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