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谈到的亏损外,最核心的问题是户体验打折,毕竟绝大部分用户都希望包裹可以投送到家。“未经允许擅自入柜”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恨”。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对这一现象制定规范,若事先未与消费者沟通,便将快件直投快递柜的行为将属于“不合规”,收件人可向管理部门投诉。

 

除此以外,放错包裹、非常规包裹难以投送、快递柜清理等也是常见的问题。

 

“快递柜经常出现的纠纷是忙中放错,或者包裹大小不合适,导致包装被挤压变形、商品损坏。这其实应该是供应链出库统一打包的时候就应该解决的问题,毕竟快递柜里的位置和空间都是给定数量和大小的,上述问题在生产环节更容易解决。此外,快递柜的清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交叉存放货物如果出现(液体)渗漏的情况,对后续客户的使用,将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相关人士告诉「零售氪星球」。

 

整体而言,智能快递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末端配送的效率,但也带来了运营成本上升、用户体验打折的新问题。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实际上,快递柜争议的背后,是行业在“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是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是快递业务量的持续增长,这对末端配送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中国快递员总数在2018年突破300万,2019年超过320万,增幅不到10%。但快递业务量却从2018年的507亿上升至去年的635亿,上涨25%。

 

在总量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单人效率也已经接近瓶颈。《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显示,65.43%的快递小哥日派件不足150件,83.4%日派件不超过200件,日均派件数量近年来没有明显变化。

 

在此背景下,发掘快递柜、驿站等其他配送方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快递柜本身面临盈利难的问题,但相对于招聘更多的快递小哥,成本反而更底,并且提高了配送效率,不失为一个更优的替代方案。

 

叶帅向「零售氪星球」分析到:“盈利难固然有快递柜本身问题,但也和快递最后最后一公里的现实相关。快递柜盈利难,但其他模式收入也不是十分理想。这是为什么快递末端被一些人称之为‘肿瘤’的原因。不过,如果将柜子放到顺丰大生态里,可以将快递柜视为战略性亏损业务。虽然不挣钱,但单位时间单位区域内的快递员能派件多了,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

 

驿站/自提点是另一种常见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这一模式同样可以降低快递员到户的配送比例,进而提升配送效率。驿站分为自建(比如顺丰家)和加盟(如菜鸟驿站)两种。

 

自建驿站服务质量更有保障,但成本高昂,同样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定位网购服务社区店的顺丰嘿客(2015年更名为“顺丰家”)于2014年5月上线,短时间内扩张至2000家。顺丰上市时的财务数据显示,“已剥离业务商业板块”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亏损6.14亿元和8.66亿元,原因是“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加盟的成本更低,但管理和服务水平难以保证,无法进行标准化复制。一旦发生丢失快递等现象后,责任归属问题难以解决。

 

马云在2017年预言,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将达到10亿个。整体而言,在“最后一公里”,智能快递柜、驿站等模式都有各自优缺点,它们和快递员直投形成互补。

 

在人口红利退散的大环境下,想要支撑起这样一张巨大的配送网络,多元、复合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是必然选择。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快递  顺丰  丰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