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大鱼号、网易号、百家号……各家内容平台对于流量作者“独家”和“首发”的斤斤计较可是让人深有体会。

有时也是碍于朋友面子,入驻了A平台不好不入驻B,但实际上对一些优质作者来说,独家合作往往能给作者带来稳定且最优的收益——这恰恰意味着你已经成为平台的核心伙伴。

独家、首发的内容将获得来自平台成倍的收益和流量推荐,这是自媒体市场的普遍规则,也符合商业逻辑,没人觉得这有啥毛病。

至于选哪个平合作独家,我们考虑的无非是哪个平台流量好、品牌佳、收益高——要是我和A平台签了独家,转头挣了独家的稿费又去B平台卖稿,那圈内口水会喷得我下不了台。

换而言之,当文章成为商品,当作者成为商家,当自媒体平台变成电商平台,平台经济背后的逻辑相通。

四年过去,人们从看不清什么是平台经济,到今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KOC。平台已是人人可参与、有体感的广场。对平台经济的切身体感,现已替代了原本似是而非的法理论道,消解了耸人听闻的迷惑,也构成了每个人心中新的是非判断。

我不是什么竞争法领域专业人士,也搞不清那些专家学者们的什么替代假设、相关市场。我只觉得不同电商平台之间的自由选择和我剁手时候的爽快,跟听周杰伦要切几个APP的拧巴劲儿还是不一样。

三、不敢信东哥,就怕“傻逼了”

明尼苏达后再无公众信任——不管对刘强东还是对京东公关部,这是他们都要面对的一个现实。

信任立难崩易。个人破产的信用恢复都要三年时间,对于尚处在明尼苏达事件余震期的京东而言,这一波信任破产仍在持续。

针对这一波“二选一”,有媒体进行了投票调查——结果超八成网友认为“二选一”是舆论攻击手段,为了炒作博眼球,九成网友认为商家应遵守平台规则与约定。

想到被抛弃的“兄弟”、“sb了”的奶茶,京东口口声声说“受伤最深”的平台商家,也说不定在暗自盘算自己的命运。网友也好、商家也好、消费者也好,毕竟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说自己看走眼、“sb了”的人。

另一方面来讲,明尼苏达事件也大幅提高了京东话题的关注阈值。相比炒了四年的“二选一”,大家都觉得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啃啃东哥状告大V的瓜。案子这个月底就开庭了。

有时候想想,真还有点怀念东哥和奶茶那段你侬我侬、岁月静好的日子。那会儿京东的流量、头条蹭得底气十足,一切所为也均因奶茶颜值带上一层朦胧的玫瑰色,吃相好看了不少。

此一时,彼一时。明尼苏达后,网友对功利、虚假的“炒茶”都心生厌倦,此刻京东选择再以“二选一”作为话题,实让人觉得京东公关无可奈何,又力不从心。

四年前,阿里呛京东时就说“不能把碰瓷和炒茶当作事业”。哀叹东哥自作孽,自断了一条流量臂膀——但使京城茶能炒,又何须碰瓷博眼球。

不知奶茶的剑桥时光是否安好,东哥和京东双11的公关,此刻一定很怀念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京东  消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