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监管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要求,数禾科技的线下小微贷业务明显不合规,背后的金融机构也难逃审查管理责任。小店邦主要放款资金由合作的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包括上海银行、中原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等;对于像烟草贷等资质特别好的客户,则由数禾旗下的分众小贷放款。
对于数禾科技撤销线下业务,有观点认为并非因亏损,小店邦的息费水平不比其他平台低,并且业务员以放款为导向,放款即收费,前三个月无法提前还款,提前还款仍需支付利息。“展业不合规,投诉量过大,很可能是击垮数禾线下业务的原因。”
线下小微贷业务如履薄冰。目前,一些头部助贷平台格外注意线下业务的合规性,甚至在放款完成后,要求借款人录像确认是自愿申请,对息费和合同知情。
获客和风控短板待补
获客靠分众,风控靠芝麻分,数禾科技难言业务护城河。
成立六年来,数禾科技凭借创始团队的资历光环,吸引一众明星资本入局,业务重心最终也落在现金贷上。2016年分众传媒出资1亿元入股数禾科技,从此数禾科技靠分众传媒的资金、流量输血开疆拓土,曲线拿下分众传媒旗下的网络小贷牌照,陆续完成A、B轮融资,引入红杉资本、信达、诺亚等实力股东。
资本逐利,一旦发现被投资的企业不具备长期成长性时,就会及时套现离场。如今,让数禾科技引以为傲的明星资本也开始撤退,工商信息显示,数禾科技的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红杉智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红杉资本)、芜湖俊振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诺亚旗下歌斐资产)均于今年8月份退出。
从数禾科技的助贷生态看,资金、流量、风控均面临困境。首先是资金方面,受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影响,区域性银行跨区域展业被限制,这意味着政策过渡期结束后,数禾科技如果不能拓宽国有行、股份行的资金渠道,可能就会遭遇资金供给难题。
数据显示,数禾科技目前主要合作的金融机构为区域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一方面资金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受区域限制和资金用途限制。除了资金渠道不足、资金成本较高外,数禾科技线下违规展业也会增加机构资金风险。
其次是获客,数禾科技缺乏自营流量平台,线上获客主要依靠广告投放、引流,线下地推获客又难以持续,这将导致获客成本增加。自主获客是助贷平台降低获客成本、拉升增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沉淀数据、优化决策模型的基础。
最后,数禾科技生态场景内的核心数据有限,这也会影响风控模型的精准度。多维度和持续更新的数据,是大数据风控的基础,是搭建决策模型的前提,一个模型的好坏80%由数据驱动。数禾科技在数据源上的短板,让它在开拓新业务时捉襟见肘,只能寻求外力相助,例如引入芝麻信用分补充风控能力。
在小店邦授信放款流程中,申请页面就需要用户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分、所在区域,其中信用分即指芝麻信用分。从申请流程看,芝麻信用分是小店邦重要的风控依据。
在数禾科技补齐资金、流量、风控短板前,更应该先建立合规生态,否则无法形成用户、场景、风控与资金的良性循环。就好像当数禾科技CEO徐志刚兴致勃勃地谈起普惠金融时,被小店邦套路的小微商户不知道他谈的究竟是什么。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