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也观察到,不知从何时开始,新浪微博的转发评论很多是机器粉、僵尸粉。而在微博私信上售卖粉丝服务的现象,也由来已久,粉丝数据造假似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从这些侧面现象可以看出,充斥着越来越多商业化元素的新浪微博,已经由曾经的盛极一时逐渐走向了如今的衰败没落。而导致新浪微博走向衰败的原因,究竟是微信对其冲击过大,还是所谓的互联网浪潮的规律使然。于见作为资深的互联网观察者,也有过自己的思考,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微博由盛及衰的背后原因。
Web3.0时代的下半场,微博的沦落或成必然
从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及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分析,微博的陌生社交环境,已经失去了过去10年Web2.0时代的优势。互联网信息的大爆炸,产品形态的更新迭代,让微博这种产品形态,早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用户量也被其它社交应用抢占殆尽。互联网从Web1.0迭代到Web3.0,产品形态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WEB1.0是一个门户时代,互联网的资讯、内容主要由一些媒体、政府、公司等发布,对于网民来说,更多的是被动的接收;而Web2.0是一个社交化的时代,普通网民有了自己的发言权,能够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Web3.0,是一个半封闭式的社交时代,自媒体成为舆论主流,社群成为互联网用户的聚集地。微博作为Web2.0鼎盛时期的产物,能够将仅有的人气延续至今,已经是力挽狂澜、拼死一搏了。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谁能与趋势为敌。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有限,用户大量迁徙至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是Web3.0的大势所趋。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产品形态,在陌生社交已经不再具有用户吸引力的时代,侥幸进入了Web3.0的下半场,走向沦落也许是某种必然。
商业化之殇:双刃剑留下的后遗症
无数事实证明,互联网产品的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其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很早就占领了用户宣泄诉求的市场空白。在Web2.0时代,互联网言论趋于自由,让我国网民的这部分需求不再受到压抑,而微博打开了这个口子,因此它就像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让这个平台形成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微博上线后,又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这种随时随地浏览和分享的产品形态,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而且,微博是最早采用信息流模式展现内容的。这种展现形式,让用户刷微博时可以无限下拉,让用户沉浸在海量的精彩内容中,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微博在Web2.0时代大行其道,在那个时代碾压了门户、博客等多种产品形态,也是一种时代的必然。而且,微博先进的产品设计,优质的移动化体验,相对于博客,不仅是一种进化,甚至算得上是划时代的产品。所以,那个时代,很多互联网公司也纷纷跟进,包括互联网巨头搜狐、腾讯都曾推出过微博,但是最终唯有新浪,凭借其媒体资源优势,一家独大,在微博这种产品形态上,打败了其它竞争对手。而这个过程,也让微博的用户量在短期内,即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在新浪门户、博客的媒体资源基础上,微博也在短期内即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