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腾讯音乐旗下应用有庞大的活跃用户基数,自带流量,有声书系列的推广会容易不少。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先发优势同样重要,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更早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目前在国内,以有声读物为卖点的综合平台和垂直细分平台逐渐显山露水,而欧美等海外地区进入有声书时代的时间更早,市场格局也更加鲜明,腾讯音乐希望实现长音频战略全球化,竞争市场的扩大也就意味着它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耳朵经济再迎新红海
近几年,“耳朵经济”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增加。
根据易观千帆指数,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和荔枝等公司常年占据国内市场前列,这些公司始终在探索商业盈利模式,而随着近几年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上市或许成了他们的下一目标。
今年1月,荔枝美股上市成功,而就在近期,喜马拉雅、蜻蜓FM等公司都获得了新一轮融资。
从这些企业的动向可以看出,如今这一行业处在一个资本竞速的状态,上市募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版权支出和用户增长都需要资本,随着它们融资上市的进程不断推进,市场的红利将进一步被瓜分。
对于腾讯音乐来说,自己才刚刚加入新赛道,而竞争对手的操作已经十分熟练了,这必然会加剧腾讯音乐的竞争压力。
荔枝作为中国首家音频上市公司,上市第二天就跌破发行价,根据其3月发布的首份上市财报,净亏损同比再次扩大,它的经历或许表明,虽然市场是蓝海,但“耳朵经济”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容易。
事实上,根据艾媒去年11月对在线音频市场的研究,虽然我国音频网民的渗透率达到57.0%,但少次以及没有为音频产品付费的人群占比达到77.5%,也就是说,在付费市场方面用户的付费驱动力仍然不足。
因此,如何盈利应该是腾讯音乐做在线音频接下来最大的挑战。
耳朵经济依旧内容为王
目前做有声读物这类产品有两个思路方向,一是官方推出的作品,相比起纸媒,有声书耗费的成本更高,这其中包括前期的人工录制费用和后期的一系列运营费用,这就导致市场上现有的有声书资源的存量仍然不高。
关于有声书制作门槛问题,已经有研发团队在寻找解决方法,那就是通过AI语音技术来实现成本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尚未足够成熟,当前利用AI技术仍然有很多技术细节没有解决,比如如何做到更加贴合人类的多样化声色以及情感处理,这仍然是许多团队的研究课题。
根据钛媒体去年10月发布的消息,微软语音团队联合公益组织红丹丹针对语音输出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不过目前还尚未做到完全模拟人类对语义的表达效果。
因此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有声书发行平台们想利用技术手段达到明显的成本降低,依旧非常有难度。
由于有声书的制作经费门槛加上时间成本,想要快速实现像纸媒那样大范围的出版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不能通过存量来快速拉拢竞争优势,那么势必会选择突出“质量”,着重打造或者有潜力IP。
这样就需要腾讯音乐对于受众市场的需求有一个相对充分的理解和洞察,同时避免与其他应用平台内容的同质化,腾讯音乐需要拥有“个人特色”。
根据艾媒网《2019-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专题研究报告》,上班族和90后是在线音频的主要用户,而有声读物的受众也集中在这一人群中。
这类人群拥有多样化的兴趣以及态度,一方面对知识付费的意识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也紧跟潮流,拥抱变化。
因此,他们是最有价值的用户,也是最难“讨好”的用户。
而另一种思路则是打造社交化的平台,通过扶植主播来更快地实现平台内容的丰富化,目前包括喜马拉雅、荔枝等app都有签约扶植计划,而这种UGC模式对于腾讯音乐来说应该是相当熟悉了,当然,这种方式也将加剧业内的人才资源争夺。
有声读物市场这个大蛋糕逐渐引起了关注,诸如B站、知乎等不少内容公司也开始有所布局,这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化有关版权的竞争,《2019-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关于2019年中国在线音频平台的满意度调查中IP保护和侵权举报一项在六大选项中用户的满意程度最低,仅占34.6%。
喜马拉雅平台在2018年就因上架无版权读物遭到声讨,在微博上被热议。事实上,不单单是这一家平台出过此类负面消息,盗版和侵权现象依旧是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隐患之一,而这也给腾讯音乐敲了警钟。
UGC模式之下,随着有声读物用户基数的扩大,各种内容的传播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就意味着着将来腾讯音乐平台对有声书的自我监管力度也要不断加强。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文章TAG:音乐 腾讯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