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滴滴现有的共享出行、车服和电动汽车网络在共同作用下,会使司机、乘客和平台之间形成两个良性循环体系,使得平台的用户需求增长,持续推动经营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滴滴的“双飞轮”理念所阐述的。
以上就说明在行业大趋势向好的情况下,滴滴现有的品牌效应和服务规模可以为它吸引更多的用户,承接更多的用户需求,从而盈利前景光明。
但这个说明仍是有些理想化的。
比如,“Driver Supply”(司机供应)是有上限的,盲目扩充司机队伍只会降低平台的服务质量。而且当下因为抽成问题和司机关系紧张的滴滴,很难保证用户可以有好的乘坐体验。而企业可以长期运转,员工忠诚度和用户粘性很重要,这就需要一套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案,用用户规模“绑架”司机和用罚钱来约束司机都不能算是很好的策略,无法确保平台的服务质量,就会降低用户粘性,而司机和用户的不满就会让滴滴的“双飞轮”运转链条出现缺口。
对此,滴滴并没有束手无策,而是采取了一定的应对举措。比如,推出汽车解决方案、加油解决方案、租赁、维修等服务间接降低司机的成本,同时加强与司机之间的联系。但提供这些服务无疑会增加滴滴的运营成本,其对司机的抽佣比例就很难下调到和其它平台同一水平。
主力业务存在矛盾,滴滴新业务的盈利情况目前也不容乐观。其中,外卖、出行等国际市场的业务扩张需要和Uber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仍需要大量烧钱。而在国内进行的同城货运、社区团购、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金融等其它业务,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也是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状态。
总的来看,滴滴在规模化运营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超出其他平台,其各项业务的发展在规模化扩张步伐下也确实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其各项业务的盈利能力仍会让投资者们担忧。
滴滴亏损得以控制
于是,为了打消投资者的顾虑,滴滴对自己的业务结构和成本支出有所调整。
在调整业务结构方面,滴滴剥离了亏损严重且仍需要长期投入的社区团购业务。为了不影响上市,滴滴通过A1和A2轮融资,减持橙心优选的流通股,将其从经营业绩中剔除,一方面减轻自己整体的亏损压力,另一方面剥离橙心优选业务后,滴滴获得了14亿美元的未实现投资收益,这让它一季度的净利润值达到正值。
在控制成本方面,滴滴选择在开展业务时尽可能地采用轻资产模式。比如,与司机签订合作协议,而非雇佣协议;另外招股书显示,滴滴汽车租赁网络租赁的车辆中也是约有一半归3000家车辆租赁合作伙伴所有。
可以看出,滴滴通过轻化业务成本结构,扩大了自己的盈利空间。因此其虽然整体还在亏损,但仍是有控制的。
另外招股书显示,滴滴现在账面上共计还有104.8亿美元的流动资产,加上软银、阿里巴巴、交通银行、腾讯等各大资本的投注历史,即使上市失败,滴滴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可以继续扩张自己的规模。即在控制住亏损后,滴滴有很多可以打动投资者的筹码。
出行市场仍有变数
出于以上两点,滴滴此次冲击上市乘胜而归的可能性更大。
而如果以它的竞争对手Uber为参考,滴滴上市成功后的估值不会低。因为从2018年起看,Uber的亏损规模一直大于滴滴,但用户规模却小于滴滴。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滴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1.56亿,日均交易4100万次。同一时间Uber的月活跃消费者为9800万,其在美股上的市值已经超过900亿美元,这让很多研究机构都对滴滴上市持看好态度,并给出了千亿美元的估值。
不过,出行市场迎来了一些新的入局者,也许会对滴滴的市场地位形成挑战。比如,近期百度Apollo携手ARCFOX极狐汽车共同发布了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并表示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未来5年共享无人车可以规模化落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消费者享受到最便宜的出行服务。
而滴滴虽然在落地场景上具有优势,但其自动驾驶技术还在研发中,未来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定制网约车在去年12月落地后尚没有收获到来自司机和用户的正向反馈,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滴滴在未来与百度的竞争中可能会比较吃力。
总的来看,滴滴此次上市成功的可能性和估值都不低。但上市成功后,它不仅要解决内部的盈利问题和司机管理问题,还要面对外部的挑战,仍任重道远。
文章TAG: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