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向死而生的“机会”
平台若能与MCN机构分河而治,目前对MCN机构而言是最好的秩序,然而这种方式有点乌托邦的感觉。这与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模式有关,当前大多数短视频平台盈利的主要来源与MCN的模式相似,大部分收入来源是广告主,尤其是主打品牌曝光的广告主。因此,一方面是短视频流量增长触顶、广告主预算有限,而MCN和短视频平台大量涌现的时候,有一定自带流量能力的MCN与某些平台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就会激化。
但是,在根深蒂固的流量思维之外,或许还有另外一种新的思考维度。内容营销也可以回归到内容价值本身,即美拍所倡导的“优质内容创作兴趣吸引深度交流情感连接流量变现”的泛知识路径。这一方式和之前的单维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交性的强弱不同,是将每一个广告主的核心信息作为视频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让用户体验收获感进而尝试内容植入变现。
基于流量策略的MCN会把精力放在讨好流量用户上,比如说搞笑、段子这样的内容,虽说强娱乐带来了强效率,转化流量的速度是很快,但是这些15秒左右的搞笑段子难与商业进行精准、有效、深度的结合,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下的MCN变现困境。
如今的年代,懂线下比懂线上重要(意味着更懂用户的社交需求),这种垂直细分+社区化的模式,强调了社交性所带来的用户黏性变化。一般而言,资本是比较认可平台往垂直领域发展,以便建立较强的社交关系,从而增强流量变现的想象空间。
目前而言,美拍的这种模式与资本的倾向不谋而合,也是接下来BAT、头条系短视频在探索过程中的主要着力点,这可能是短视频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社交化趋势之下,以及短视频的垂直细分化,需要MCN进行转变,更多的考虑垂直化、品质化、商业化。
MCN的新生,需要自我构建“新秩序”
未来决定转换的除了流量外,MCN内容覆盖平台用户的精准度、MCN内容的精准度、所在平台的扶持力度,以及内容场景都是MCN需要着力挺进的方向。
MCN内容覆盖平台用户的精准度。理论上来讲,平台与MCN的共存环境决定着中国很难有规模化的MCN,但是MCN依然可以做大。MCN壮大的首要的条件是人气,运营及流量是先决条件,因此,要圆融地游走于各平台间,了解各平台差异化的用户特点和内容需求,整合机构跨平台资源,MCN内容覆盖平台用户的精准度就高。知道吸引什么样的创作者加盟,对MCN的运营而言,会避免很多盲点,从而增强资源赋能的效率。比如,快美妆最初在美拍上只有十几万
文章TAG:机会 粉丝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