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facebook已经上市一个多月,寄予众望的FB还是没能重演谷歌神话。IPO前3日就暴跌18%,直至本文发稿时,仍在努力徘徊,未曾回到发行价。一个面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亿用户,且日均活跃度高到55%,社交巨头,为何在投资者一片叫好声中,黯然失色?面对外界一系列的质疑,却未曾见这位27岁的年轻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流露一丝愁苦,他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信心从何而来?
早在一年前,号称“国内Facebook”的人人网已经赴美上市,虽取得开门红,却无法隐藏发展中的问题。人人公司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净营收为32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6.1%;净亏损为1360万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260万美元同比扩大423%。截至发稿时,人人每股收于4.5美元,相比发行价14美元,下跌近70%。一蹶不振,问题出在哪里?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思考中国社交网络将通往哪一站?或许有人认为从Facebook来看国内社交网络是伪命题,得到的必然是驳论,毕竟国内环境与国外环境截然不同。是的,人人不是facebook,可无论是SNS、BBS抑或weibo,都只是以不同的形态,相同的核心—“社交”“分享”“展示”,网络只是载体,各有偏重而已。基于这种社会化属性,产生的社会联系,私以为,社交网络并是不单纯的SNS,而是他们相互交织,渗透形成的社会化平台(社会化媒体),这也正是web1.0到web2.0的演化特征。因此,以下讨论,就不局限于单一形态单一视角。
轻公司,重资产
很有趣,Facebook作为一家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只有3000多员工;全球拥有近2亿用户的Twitter,职员也只有不到500人 。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公司人数规模已不是竞争力的体现。
有学者称这一现象为“后管理型组织”现象。因为,一般而言,当一个组织承担了某项任务,就应该对于协调多人的难度做某种控制,并且群体越大,这个需要就越紧迫。标准的甚至是最普遍的解决方法是设立一个层级结构,按角色给每个人在组织中安排一个人位置。对此,罗纳德.克斯做出了全新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为“科斯天花板”,它反应小型公司比起将变得更有效率,比起较高交易成本环境下同样的公司,小型公司以较低的成本做更多的生意。
公司的规模与组织形式轻,优势在于集约型成本有效控制,分工明确,整体效率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引用扎克伯格的话是“黑客文化”,这正体现了一种活力与创新。
文章TAG:facebook 社交网络 社会化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