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I对产品玩法的颠覆
还记得那款一夜爆火的AI换脸软件“ZAO”吗?在ZAO上,用户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人脸识别,不需要用户拍摄视频便可以实现一键换脸,简单的操作背后依赖的是庞大的数据库和AI算法。
“AI换脸”的爆火背后,笔者看到的是AI技术从“专业化”走向“平民化”的一次勇敢尝试。一方面,AI技术满足了用户对于技术的好奇心,丰富了社交软件的娱乐性,让用户体验到AI技术带来的乐趣,感叹AI还能这么玩!另一方面,AI给予企业在社交功能开发方面足够多的想象力,或许在未来,专业化的技术经过合理简化应用于社交软件,会诞生出更多的“爆款”。
智能社交并不完美
如今的社交软件离不开AI技术的支持,但是随着AI技术在社交软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过高的门槛。如今是数字化时代,许多社交产品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社交软件也不例外,AI技术的发展关系企业的未来。
比如腾讯创立的腾讯AI Lab实验室,目前其在中国和美国有70位世界级科学家及300余位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腾讯公司2019年的财报显示,其研发产生的开支为303.87亿元,由此可见,技术的探索不仅仅是要有强大的技术团队,还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
一般企业则不一样,一方面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人才成本,如果一般企业只做社交,缺乏AI技术的支持,恐怕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但是AI技术的成本太高,又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与资本雄厚的巨头竞争好比虎口夺食,风险太大。这就造成社交行业几乎被腾讯、陌陌等社交软件巨头分割的垄断局面,目前“AI+社交”的市场门槛太高,尚且只有社交软件的巨头们玩得起。
2.缺乏合理变现模式。AI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企业之所以对AI技术高额投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例如天猫精灵、小爱音响等产品,通过AI技术为产品赋能,使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变现效率更高。但是,AI技术应用于社交软件却不是如此。
社交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产品,社交软件无法通过销售产品本身来达到变现的目的。无论是微信的“语音识别功能”技术,还是SOUL的智能匹配技术,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AI技术在社交产品上的应用偏向“免费化”,缺乏适合的商业模式。
3.道德和法律风险。ZAO爆火让社交软件的玩法因为AI技术平民化而得到拓展,也让人们对于AI技术能否主导社交产生想象。但是ZAO在爆火不久之后,因为侵权和隐私等触及法律红线的问题而被下架,而且重新上线之后的热度大不如前。
文章TAG:社交 巨头 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