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逻辑来看,国货美妆品牌与其他消费品牌其实无异,品牌力塑造才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在《螳螂观察》看来,品牌力的塑造需要品牌培养终局思维。即,从本能优势出发创造未来,以此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竞争主动权。而这,需要国货美妆品牌从产品、营销、渠道和供应链等维度出发,全面发力。
譬如,在营销层面,摆脱“外部依赖”,强化品牌自身对流量的把控能力。
“薇娅翻车”事件过后,对品牌方而言,过于依赖头部主播,成了更具“风险”的选择。基于常态化直播更有利于实现“饱和式攻击”,达成长期占领消费者心智的目的,品牌自播或许更值得尝试。
11月底,飞瓜数据发布的《2021美妆短视频及营销趋势洞察-抖音版》显示,品牌自播已成为美妆品牌近几个月最热门的方式之一。
效果也很显著。数据显示,环比2021Q1,在抖音这一平台中,Q3美妆品牌店个数增幅近2倍,9月份来自美妆品牌的销量占比超过60%。环比1月,9月美妆品类销售额增幅达188%。
再譬如,在产品层面,拒绝大牌“卡脖子”,打磨更多可以跨越生命周期的产品。
如前所述,薇诺娜是今年天猫双十一唯一挤进护肤品类的国牌。这一方面说明,国牌正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国际品牌在竞争中依然更“能打”。
“能打”的理由,除了有多年的品牌沉淀,也有可以跨越生命周期的产品。SK-II有神仙水、小灯泡;兰蔻有小黑瓶、菁纯面霜;雅诗兰黛有小棕瓶等等。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够长青,是因为它们的产品长青,并未因新品牌的出现动摇基本盘。
好在,一些国货美妆品牌,也开始踏踏实实打磨产品了,百雀羚开始和德国柏林大学合作、完美日记成立了open lab。
但这还远远不够。国货美妆要彻底摘掉“用脚做产品”的负面标签,还需要更多品牌参与进来,重视产品研发,建立更稳固的品牌护城河。
值得庆幸的是,国货美妆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本土美妆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本土美妆市场规模达1576亿元。2023年,中国本土美妆市场规模预计约2527亿元,2021-2023年复合增速预计将达16.6%。
各大国货美妆品牌,是基业长青还是昙花一现,不久后就能见分晓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观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文章TAG:美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