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阿里的“神秘抽检”逐渐健全,阿里作为电商行业领头羊也必须要发挥其平台作用,也就是说,“神秘抽检”未来还将要启动2.0版——对外输出检测模式和能力。对于阿里而言,对外输出打假能力无异于是在“赋能”全社会,从社会层面上去消除假货问题。也难怪,郑俊芳会因此获得年度“质量人物”的赞誉。

当然,对外输出检测模式和能力也要求阿里更加开放地参与政府合作,甚至是和其他电商平台一起合作,通过联合抽检、联合发布的方式提升抽检的公信力,以及与国际质检机构合作,提升抽检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联合商家共同打假净化电商环境

打假不仅仅需要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努力,也不仅仅只是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更需要商家自律,商家也需要配合平台方合作进行打假。也恰恰是这样,阿里对于商家的配合要求同样很高,让平台和商家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以此进行平台治理。

今年5月,阿里就曾以“质量不合规”为由,宣布8个品牌旗下的小家电商品遭“全网清退”,阿里给出的下架理由是:在调取、比对大量后台数据之后,商品管理中心定位出目标范围并依照国家强制标准启动“神秘抽检”后发现存在安全隐患。

而在清退这几家小家电之后的6月,天猫电器城又联合100家品牌组成“百强电器品质联盟”,立“军令状”,一旦出现质量承诺不符情况,甘愿接受“退一赔一”处罚。

同样是在6月,通过前置管控程序“小门神”,淘宝要求商家在新发或者编辑在线商品时必须提供CCC认证、工业生产许可认证等证号,并启用机器、人工两道审核程序,参照国家认监委CCC认证信息数据库和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品生产许可QS数据库进行比对、审核。

通过这几种方式,阿里构建起了一道防护网络,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贯通的方式进行立体式的打假,不仅是要打掉假货,而且还把假货用过滤网事先过滤在平台之外。

4、和国家监测中心试点保税仓入仓检

假货不仅仅来自于国内,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假货的来源也逐渐扩展到了国外。过去不少平台的假货治理往往是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在商品上架出现假货问题的纠纷之后,平台方才介入开始整治当事商家。但是这种策略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先污染后治理”往往给了某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让不法商家存在“先捞一把”的侥幸心理。

也正是如此,在今年双11前夕,阿里巴巴集团跨境零售进口平台天猫国际与国家监测中心达成合作,试点推出“入仓检”——将跨境商品监督抽检计划由上架后提前到入仓环节,进一步完善产品管理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

也就是说,过去是商品上架之后,平台方才进行检测,现在在保税仓就开始检测,可以做到还未上架就先把假货消灭于保税仓之中,避免之后消费者还会因为假货问题遭遇一系列困扰。

写在最后:

从“灭绝师太”的这几招来看,基本可以窥见阿里今日的打假思路——在平台前先构建起电商打假的过滤网,而在平台内以大数据为核心进行持续监测,与此同时一手联合商家、一手联合政府,不断在线上、线下打击假货,并且逐渐把打假的能力逐渐赋能给其他电商平台乃至是全社会,逐渐根治假货问题。

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阿里  能力  线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