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它们背后的转型避险“秘诀”也随着财报的披露被展现出来。

下面本文将以熬过多事之秋的趣店和流血上市的品钛为例来分析金融科技们是如何避险的。

一、断臂重生,趣店回暖

趣店的2018年,很是“坎坷”。

2018年期间,趣店经历了被蚂蚁金服“分手”,企业导流入口被切断,销售成本攀升;寄予厚望的大白汽车也因业绩受阻,开始断臂大规模关店和裁员、企业市值大幅度缩水,由最高时的117亿美元跌至不足20亿美元;跨界在线教育难成型等争议。

种种现象的接连上演,让不少人觉得陷入煎熬时刻的趣店恐怕熬不过“寒冬”时,趣店却以26.8亿元净利润超额完成了其设定的2017年全年净利润25亿元的目标,颇有趣店浴火重生的意思。而这背后的反转与趣店的发展策略息息相关。

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暴雷潮中,精神高度紧绷的投资者对投资平台的考核因素更加严格,趋于避险心理,投资者对头部平台的青睐度更高。抓住投资者心理的趣店通过将放贷业务重心向助贷转移,以降低用户需承担的风险。财报显示,趣店在2018年将合作的金融机构扩充至99家,并新增了19家机构资金合作方。

可见,趣店通过注入资金源为消费者注入信心剂、用多元化的产品线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在维持用户信心上下足功夫的趣店,头部效应越发凸显,其也因此留住不少新老用户。财报显示,2018年,趣店累计注册用户数增长至7177万,授信用户数达到3103万。

另一方面,趣店2018年度核心消费金融业务营销费用,相比2017年下降近50%。另据相关消息得知,趣店核心运营团队才1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技术人员。

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趣店被蚂蚁金服切断资金流以后,并没有把重心放在通过营销来获取客户资源上,而是将重心转向关于用户服务基础和风控的建设上。例如,趣店主打的猎隼风控系统,能在贷前、贷中、贷后及整个贷款流程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也能为企业实现自我风险识别,一举多得。

可以看到,趣店得以实现28.6亿净利润的很大原因在于其转移和降低了用户和平台所需承担的风险。不过,趣店转助贷模式后,很大程度上也将自己陷入了被动状态,风险也随着提供助贷的金融机构的变异直线上升。

同时,延长贷款周期以及用户的攀升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趣店的逾期率风险。资料显示,趣店的M1+逾期率由2017年的低于1.7%的M1+逾期率,上升至2018年的2.5%。也就是说,熬过寒冬的趣店开始回暖,但其依旧存有不少隐患,企业离全面回暖还需要一定时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盈利  坎坷  财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