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车身除在轻量化方面优势明显外,在集成车身结构、减少工装投入、缩短开发周期及市场宣传方面相较传统车身有较大的优势,随着国产原材料成本的逐渐下行,2018年前碳纤维车身部件将会实现规模化应用。2016年行业代表企业康得复材的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部件项目投产,也将意味着碳纤维材料应用元年真正到来。

市场需求急剧增长 市场发展迎来破冰

可以肯定的是,使用碳纤维材料,不再是宝马等豪车的专利。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康得复材联手北汽等汽车制造公司以及行业领先的科研机构,致力于让碳纤维材料应用到中国的汽车制造领域。

行业急剧发展,带来新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碳纤维年需求16,000吨,而我国每年只能生产低端碳纤维2,000吨左右,高端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长期被国外垄断并对中国实施严格封锁,因此,要想解决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的弊端,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试图打破国外“冰山”。公开消息显示,康得旗下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5,1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该项目占地642亩,总投资50亿元,年产能5100吨,规模国内第一,所拥有的碳纤维制造技术世界一流,单线产能1700吨,到目前为止,碳纤维设备的安装已经完成、正在调试,计划2016年4月投料生产;首条生产线的设备正在进行安装,计划于2016年2季度末投料生产。

康得复材所布局的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部件产业生态链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国内,而是合纵连横,整合国际优质资源,多方合作优秀的企业和机构。比如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设立欧洲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与全球除宝马公司之外唯一具有规模化生产碳纤维汽车部件设计经验的德国雷丁汽车公司合资设立汽车轻量化设计中心,并与宝马公司、雷丁公司、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GFG公司及设备厂商共同合作,积极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生产基地的建设。与此同时与北汽等整车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利用资源集聚效应,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及创新能力。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康得集团与德国GFG公司在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就双方投资4.5亿欧元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以及部件产业化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一系列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康得集团显然要基于碳纤维材料打造一整套全新的汽车部件制造生态体系。

政策支持引导 新能源汽车与碳纤维春天来临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风向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指导,去年底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列入国家的重要计划之中,要求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这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同时,2016年新年刚过,国家标准委发布新修订的《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新的评价参数,加严了燃料消耗量限值。未来我国将实行第四阶段油耗标准,2020年企业平均油耗降至5L/百公里,据测算,届时第四阶段标准将节省燃油约3,500万吨,减少CO2排放约1.13亿吨。高油耗意味着高污染,未来,对于违规排放污染物的车企,各地政府也将加大处罚力度,今年1月长安汽车因排放超标被北京市环保局没收违法所得1260.5万元,并处罚款378万元,如此大额的处罚未来或将成为常态。

新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有助于实现我国2020年轻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水平比2012年至少下降20%的目标。而从技术层面和实际效果来看,减少汽车重量是降低油耗最为直接的手段,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将成为降低油耗的重要途径。政策的引导将促使大批的汽车生产制造厂商,开始把碳纤维材料纳入考虑的范围,而未来随着碳纤维材料的进一步降价,标准进一步提升,碳纤维材料的春天也将真正来临。

新技术新模式 碳纤维未来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事实上,碳纤维材料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过去多年来,在一些顶级豪车中经常应用碳纤维材料。但受限于各种因素,多年来碳纤维一直没有被大规模民用。然而未来传统汽车面临淘汰,同时技术更新、材料费用降低、多方合作、政策引导等多种利好之下,碳纤维材料将会大规模应用,并且成为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材料。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中国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按照这样的增幅,在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百万以上,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0万辆。到2020年,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如果应用碳纤维部件的车辆占5%,用量10件/辆,至2020年国内汽车应用碳纤维部件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件。

1000万件使用量背后不仅仅在于经济价值的体现,更在于社会公益价值的实现,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的新能源汽车成熟后,未来也会应用在几乎所有制造业的需求中,这个示范和带动价值将会为中国整体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带来无法估量的价值!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产业  汽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