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逐渐关注中国本土文化,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才会有更高的认同感,从追捧外来文化到回归本土文化:90后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科技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从小享受了优越物质条件的人,接受过高质量教育的一代人。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激烈的冲突和对立,本质上还是一种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和中国制造之间,依旧存在的是丛林法则和选择自由,但也正是这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无孔不入,所以他们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差别,也就是对所选择物质背后的不同文化会有着更清晰、更理性的判断,新的文化自信的心理需求开始萌芽和发展。

传统文化时代化需要互联网赋能

传统文化并非意味着守旧,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文化的范畴涵盖很广,传统文化更深层含义用时髦的词汇而言是一种“赋能”,也是一种规范准则,大家在这种标准中生活繁衍,并且不断演变,从上古尧舜时代,诸如开拓创新、以民为本、崇德弘道、法律相继、协和天下等思想观念就已经确立,后来经历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发展,所谓的传统文化是不断进化和演变的。

汉服在外人眼中可能是标新立异,在年轻人自己心中却很重要,这种现象在90后当中甚至出现了“攀比”:按照不同朝代、不同季节力求完全还原,在细节上,也有“绝版”、“限量版”这样的高大上,表面上是简单的服饰,但想穿好一套汉服,必然要深刻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

通过文化的浸润,才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人的语言、技术、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娱乐兴起的背后是文化,并且会逐渐升级成不同时代下的文化,换言之,现在的文化现象,在时间的作用下,也会变成“传统文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的原因:从社会大背景看,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人们的大国意识觉醒,开始发掘传统文化之美。另一方面,观念的改变,为传统文化的新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从传统文化本身来看,传统文化的产品和信息,也在用更加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方式发生演变,如B站的国创、诗词大会等综艺。

互联网时代尊重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潮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传统时代化的必然,90后、00后追求的个性化和标新立异并不冲突,类似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已经开始兴起,以“东家”APP为例,它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匠人手作电商平台,正逐渐升级成为文化生活平台。在运营上,不走纯粹的电商模式,而是加入了内容、社交、媒体属性,通过教程、匠人的生活点滴、美学分享,用户的美学日志形成了年轻人以追求现代东方生活美学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全民参与

传统文化的复兴,绝不止是某一个项目和节目能解决的,需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创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会催化和加强文化的传播,共青团中央联合B站发起,东家主办首届“中国华服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通过各地的落地活动、社交平台的互动、文化界研讨会、品牌秀、音乐盛典等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更系统的包装和传播。

事实上也成为了一个连接载体,通过互联网的产品和运营,把传统匠人、文化界、艺术界、媒体、年轻人联系起来,建立平台影响力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对于文化的反哺。在过去匠人的守旧导致了传承的断层,互联网能够提供更符合时代特点下市场的信息,从匠人到大师之间的距离又必然是匠人文化的提升,齐白石之所以能从木匠成为大师,不仅仅是因为刻苦,而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和提升,这在过去很难,而在现在很容易。

文化是有共同信念、行为方式的,年轻人开始追崇和关注传统文化的基础是现有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旅游,看到地球同类的生活方式本来就是多元共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始于国力强盛,根子还是大国意识的觉醒,大家纷纷开始发掘传统文化之美,古诗词的大火和社会关注度让人们再次领略汉字的博大精深、意境深远。所以如果要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在传统文化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化是让中国传统文化老而不衰,陈而不腐的必然选择。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文化  传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