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之所以退市,主要还是因为原来的物美超市估值过低,这也是传统线下零售行业上市以后普遍面临的大众化问题。比如好邻居便利店,2018年底在北京已经开了三四百家门店,却只有2亿元估值,这不是白嫖嘛!
所以物美退市回乡以后,张峰联合其他人做了多点新鲜,试图打造一个互联网产品。在豪华阵容的加持下,没有BP(商业计划书),没有LOGO的多点拿到了1亿美金的天使轮融资,成为国内融资金额最高的天使轮项目,而物美则是大股东之一。
这就意味着,刘江峰实际上是相当于被架空的。因此仔细想想,虽然创始团队阵容豪华,但是多点的基因也较为复杂,这也是后来多点创始团队分崩离析,多点逐渐“物美化”的诱因。
► 二问:初代管理层大换血的原因何在?
其实在2015年底,多点曾在刘江峰的带领下小“牛”过一段时间,当时它同华润、物美、光明、乐购、麦德龙、天虹、嘉荣等超过500家超市合作,业务覆盖13个城市。商业模式也从最初不碰货的“跑腿”轻模式转变,开始涉足商品,上线了“全球精选频道”。
然而很显然,出身华为这种技术企业,转而做供应链改造本身存在先天劣势,从创立到离职,刘江峰和李文智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接着,林捷接过大旗开始救火,砍掉多个地区的业务并大肆裁员,只留下北京、杭州两个城市业务,全部精力聚焦到如何将多点业务融入到物美中重新打磨——天大地大,金主爸爸最大。
因此在林捷的影响下,当时多点的团队招纳了许多来自京东的人员,这些京东系人员与原有的物美系成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首先,京东系的多点团队擅长线上零售,这属于高毛利的生意,而物美系成员则是传统零售的思路,涉及到的几乎都是精确到几分钱的买卖,因此双方对于多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商业模式等视野、想法都有很大区别,简单来讲就是三观不一样,沟通起来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京东系成员的薪水远远高于物美系,这就是原始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矛盾。据某位了解当时情况的业内人士称,薪资待遇的差别夸张到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地步,京东系月薪都是几万起,物美系则很多都是月薪几千。
这差距,偷电瓶都补不回来。
该人士还称,当时多点的股东很少给团队分红,不知道是不是物美为了打压京东系的高薪资才如此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物美这个大股东来讲,京东系成员确实存在越权问题,动了物美的蛋糕。
文章TAG:互联网产品 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