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大环境好也罢,不好也罢,我们的企业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准自己的节奏,不要人云亦云的盲从行业风向,打乱自我战略部署。
节俭不等于务实 警惕节俭背后的形式主义
“节俭”和“务实”往往同时出现,是因为我们所期待节俭之风能导向务实结果。然而节俭绝对不等于务实,二者不能划等号,姿势不对的节俭往往会带来形式主义,与务实之风相左。
有句话叫做“你所以为的自律实际上是受虐”,不少互联网企业的节俭之风已经到了受虐的地步。
滴滴的节约就是一种过头的甚至自虐式的节俭,自程维和柳青开始,高管各个发挥艰苦朴素作风,出差从来都是经济舱,住酒店也是能省则省。看起来给公司省钱了,但试想一个疲于奔命高管从经济舱上挤下来之后,满脸倦容,工作效率能不打折扣么?
百度的节俭则是一种形式主义,办会取消了胡里花哨的环节,大搞节俭之风,结果呢?毫不客气的说,今年李彦宏被冲上台的不明分子浇水,本质原因就是在会务环节尤其是安保环节的投入缩减。
或许有人会说马云不也经常吃泡面,柳传志也拿盒饭待客,难道这些有钱人的节俭不是形式主义吗?这其实是一种把A和B混淆的逻辑推断观点,正确的理解是这些大佬节俭的是“时间”,换来的是“效率”。
我们真正应该倡导的节俭是王兴式或者扎克伯格式的节俭。这两家公司老板和高管没有办公室,全部在一个大开间里和员工一起工作,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榜样为先的带头作用,能自上而下影响到整个团队务实作风,大大提高了团队战斗力。
那么,互联网企业最正确的节俭姿势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强技术研发,用技术服务体系的升级,来提高效率,进而降本增效。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花钱依然是生钱的不二法门
我们讲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其实企业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当然这里的“消费”主要指的是“投资消费”,包括对技术研发的“消费”、对市场渠道的“消费”、对人力资源的“消费”等等。
2018到2019年,很多互联网企业捂紧了钱袋子,不肯花钱了。殊不知,这个“捂紧”的动作,不仅仅“捂紧”了出的钱,更“捂紧”了进的钱。
真正聪明的企业,越是在所谓的经济疲软期,越会加大力度投入,加速花钱的动作。原因很简单,在这种时期,花费较少的钱可以买到较多的资源。
比如刚刚阿里巴巴仅仅耗资20亿美元,就拿下了网易考拉。这个价格背后是经济环境波动和贸易摩擦,给市场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种因素降低了考拉的估值。对于其他巨头来说可能因此对考拉保持谨慎的态度看待,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因为其洞察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并且有希望能够带同考拉继续发展,所以果断出手。
比如我们看到这个季度电商行业处在疲软期,但拼多多逆势大涨实现了169%的营收增长,同时亏损额大幅收窄,就是因为该季度各种成本降低后拼多多看到机会继续加大了投入,以前回报1块钱需要1毛钱的投入,现在回报1块钱8分钱的投入就够了。
比如,有机构预计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由2019年的35–40%提升至2020年的45–50%。这也是因为华为在此期间加大了对芯片的研发投入,加速的奠定了市场领导地位,实现了高效发展。
我之前在《2019互联网经济两大关键词:高效发展和灵活就业》一文中做过分析:互联网经济发展,很多时候爆发增长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个增长与储备是不相符的,换句话说增长消耗了过多的准备,造成了供给缺位,挤压了行业运力。
现在观察我们的企业的作为来看,这个观点反过来说就是:互联网企业,很多时候节约省钱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个省钱和需求是不相符的,换句话说省钱错过了太多的机会,造成了供给缺位,压缩了行业运力。
花钱依然是生钱的不二法门,所以,对于我们的广大企业来说,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越是应该找准机会去花钱,把钱花在刀口上。
写在最后:有人说“节俭和发展”是有矛盾的,我们应该确定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原则,即我们不能因为近年大环境的波动而因噎废食,放弃了对未来机会的投入,走向封闭;我们也不能因为单纯的看到风口和机遇的前景,而无节制的浪费资源,带来财务和发展危机。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
文章TAG:企业 互联网企业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