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解人才瓶颈,长沙软件业面前最高的一座山

无论是应用场景的“牛鼻子”,还是行业标准系统、标杆案例的建设,只要“力”用到了,一般来说都有破解的办法,可是光有“力”,却没有人去做,那么产业发展就只能悬在半空,好似一个花瓶,一碰就碎。

事实上,几乎所有与”智能相对论”交流过的政府官员或是企业高管都一致认为,人才是制约长沙软件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平心而论,为吸引人才,长沙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各种人才政策之外,超低的房价、高素质教育资源、优秀的医疗资源等所构成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也为长沙加分不少(智能相对论在《“软硬兼施”:长沙软件业再出发》一文中有详细分析),有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市净流入人口达到23.65万人,排名全国第七,这对于长沙这样一个处在“夹心层”的中部城市而言实属不易,但这样一个成绩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仍然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在《城市究竟该用什么吸引人才》一文中曾指出要改变人才引进的心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变“好看”为“好用”,打破“贴标签”式的人才引进;此外还要改进招徕人才的梯次,变“移植”为“深耕”,未雨绸缪地“预订”人才“青苗”。

拓维信息董事长李新宇在接受“智能相对论”采访时提出了“品牌建设”的观点,“像岳麓峰会一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些产业亮点和人才政策包装成一个具有品牌性质的IP?围绕这个品牌来形成人才高地。”李新宇表示,“原来更多是强调回来创业,现在需要转变观念,号召大家来长沙就业。”

相比之下,启泰投资合伙人肖波对于破解人才瓶颈给出了指向性更加精准的建议,“有了人才才有一切,我们投资项目首要看的是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本身没有一个标准,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吸引在大公司工作过的高级管理人员。”肖波认为,未来的企业家一定是产生在这一群人当中,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总结: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默的观点里,除了传统的资本和劳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和新思想。特别是在全球化、互联网和新经济时代,真正具有首要战略意义的资源与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而是人才。

对于长沙而言,人才引进或许不是目的,集聚智慧、创新创造,除了留住人才,自身也能对人才产生吸附、孵化人才才是目标,让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价值、获得价值才能形成人人向往的产业生态,从而带动城市更好的发展,此时,“长沙软件业再出发”的意义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标准  长沙  规划  经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