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软件业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培育和孵化了一批头部企业,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其产业规模还是整体偏小,“我们(长沙)互联网百强企业有3家,但软件百强没有一家。” 袁利民仅用这一项数据就将长沙软件业的现状进行了概括。

二、标准和标杆,“长沙软件业再出发”正在做的两件事

回到“长沙软件业再出发”的工作推进,如何完成白纸黑字写在规划文件中的任务目标成为各责任单位的当务之急。

岳麓区工信局局长谢俊表示,软件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多次强调的——场景这个“牛鼻子”。

“从产业招商的角度,地方政府必须提供场景才会招来一些互联网大厂的入驻;从软件赋能的角度,只有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有了转型需求,也就是有新的场景出现时,才会考虑软件应用的落地。”谢俊认为,有些场景需要政府和行业携手共同去推动,有些场景是经济和产业发展达到瓶颈之后才会出现,其中要经历一段行业原始积累的过程。

另外一个维度来解读长沙软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很多内地企业,包括长沙企业没有看到软件带来的好处,企业对在软件赋能、产业升级面前犹豫不决,很大程度是对于升级的效果缺乏信心,担心一大笔费用投进去后,不会对产出提升有明显促进。”

谢俊表示,在这方面行业教育很重要,除了标杆案例之外,政府更要示范先行,“像在行政体系内推行无纸化办公、普及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通过榜样标杆的示范力量,活跃软件产业的生态氛围,增强企业拥抱软件、产业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谢俊甚至建议,将信息化办公的各项指标列入政府各部门的考核范畴,编制信息化预算,“软件业再出发应该不仅仅只是工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也要一起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形成产业氛围。”

长沙高新区软件园作为“一园五区两山”产业布局规划中的核心区,长沙信息产业园产业发展局局长袁利民尤感责任重大,他表示长沙市交给长沙高新区软件园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定下的KPI是三年内要引进或培育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规模的企业2到3家,研发团队规模1万人以上的企业1家,为达成这一目标,长沙软件园或从两个方面来推动自身乃至全市的软件业发展。

第一,是体系标准的建设,其中包括产业发展标准、园区管理标准等,用袁利民的话来说,就是“用体系来支撑产业的发展”。

第二,是运营模式向外输出。

袁利民介绍到,长沙软件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非常完整的招商、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团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这些经验都是经过内部验证,可以规模复制的。” 袁利民表示,站在全局的角度,长沙软件园可以向内五区进行运营模式的输出,必要时甚至可以派遣专业人员直接参与项目服务。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标准  长沙  规划  经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