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创业致贫年轻人的血泪孤独史

2017年底开始创业,他像是坐上滑滑梯,滑过中国创业浪潮的拐点。起点是热闹非凡的融资环境,然后滑向2018年:银行去杠杆、p2p暴雷、股市大跌、无资可融……大批创业公司死在裸泳的沙滩。

既无明星项目,又无一线资本加持,陈成庄将这类创业同行,称为 “草根创业者”,或者是“末端创业者”。他们时而被说没有资格创业,时而被捧为坚韧的代名词。在全民创业狂欢之后的寒冬,草根创业者从各路风口最先下坠,着陆在现实之上。

“丐帮”的脆弱

32岁的仇成也是一名草根创业者,匍匐在创业者链条的底端。他的栖息地在北京的望京。

创业者聚集的地方必有咖啡馆。一处创业园大楼,1楼咖啡馆最低单价18元一杯,是附近区域的价格洼地。2019年年初的一天,仇成一脸疲惫,他不点咖啡,手往上戳了戳,表示公司在楼上,聊完得立马上去。

他指的是楼上一间教室大小的孵化园,有30多家公司。他的公司镶嵌在一堆公司里。一张8人的长桌,能负载四五家公司。相比租金一天就上千上万的大公司,这里租金算得便宜、精确——每月1000元,一位。座位易主快是常有的景象,上个月旁边还是十几人的团队,“数据、融资都不错”,到第二天就只有一个人坐在那儿,再过两天东西都收走了,给“左邻右舍”发个微信,“哥们到哪哪找工作了,有缘再来合作”。

仇成苦笑道,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发生。

这里是明星创业公司的反面。比如项目并非野心勃勃,都是从小得不能再小的口子切入,比如给租房者找同伴,为高考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仇成是逆向思维,看着扎堆的公司,干脆做点小生意:为创业公司拍路演视频,帮忙搭线投资方。

投资人也“不是像你想像的那种”,仇成解释,他几年前认识一个房地产老板,想搞项目又没精力,就找到朋友从国外学金融回来的95后儿子,“拿钱去投一投玩一玩”。

仇成把身边创业者融到的资称为“小钱”。有人靠众筹,5名股东每人凑20万,最多融上百万。而他的公司靠一笔50万的投资,从一年前支撑至今。

也有从未融到过钱的公司。在仇成“摊位”后5米处,剃着光头、身子单薄的李贝克独自坐张桌子,四周空荡生风。26岁的他一张白面瓜子脸,说话气息细弱,与想象中“老板”二字相去甚远。这个给租房者找同伴项目的公司一共4人,3人上街跑业务。CEO李贝克开了十几张信用卡,借40多万元创业。他学会一套资金“腾挪大法”,但至今没有破功。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创业  创业公司  融资  创业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