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站点在业务指导、产品宣传、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难以进入上行体系,如2017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仅占全国商品网络零售额的4.4%,生鲜产品线上渗透率仅为7.9%。此外,产业不配套、以次充好、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监管体系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健康持续发展。

鉴于此,应按照“以民为本、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合作创新”的发展思路,发挥电商平台在政策引导、顶层设计和规划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品牌创建、质量监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地方农产品龙头企业,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推动跨境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

加强资源整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村村通”问题,在村头路边的商店(小卖部)、村委会、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设立村级配送网点,布局物流快递柜,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其次要整合物流、快递等资源。综合利用“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的邮政配送资源、广电系统运维人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资源,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信息和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加电商运营者的收入,增加基层税收。再次要解决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电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以“工业品下行”带动“农产品上行”,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问题。

延伸产业链条,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农村电商若要实现繁荣发展,既要向上下游纵向拓展产业链,也要横向与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等业态融合,形成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局面。一要促进电商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一二三产业的逐步融合,农村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等发展迅疾,农村电商可从单一农产品销售向多品类、多渠道、多服务拓展,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培育加工等融合起来发展。二是​施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紧盯市场需求,培育和生产适销产品,避免农产品“卖出难”及价格波动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发展涉农服务业。积极培育策划、开发设计、交易、营销、运营和物流管理等配套环节服务,对粮油、蔬菜和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利用网上批发平台,促进电商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多方共赢。

加强质量监管,为农村电商提供高品质商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按照农产品大小、颜色、品种、成熟度等特征,分别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从完善产业体系、物流体系、营销体系入手,加强农副产品生产标准化规则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实施市场管理和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品牌保护。加强农副产品包装规划和设计、推广与营销;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溯源体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农副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质量检验,加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质量监管;推动行政部门执法监督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加大对网络销售劣质农副产品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加强品牌宣传推广,重视“口碑”效应,促进品牌产品增值。

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决定性要素。首先要加强人才培训力度。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用好线上线下、远程等培训工具,培养一批既懂电商、懂农产品又熟悉市场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提升农民信息技能。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宽带进村入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电商创业培训和业务培训等,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第三要加大电商创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农村电商创业创新政策,为农村电商提供优惠贷款、社保补贴、培训、场地或入园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就业,提升农民参与度和获得感,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电商  农村电商  乡村振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