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事跨境电商的传统企业们,除了可以借助自己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之外,还可以从零售渠道的客户反馈中,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得改进产品的信息,打造跨境电商成功之本——产品!
二丶细分类目切入,细分目标市场耕耘
大卖场还是专营店?开设跨国B2C网站,或者开ebay和Amazon店铺,应该做大杂烩还是只做一个品类的产品?
这一个题目在淘宝年代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前两年国内电商垂直电商何去何从的报道也不少,现在垂直电商过得好的貌似都没有了。但从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动机来讲,我更加愿意去一家专门卖手机的店铺去买我的手机,而不愿意看到我买手机的店铺同时还有卖矿泉水。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没有绝对答案的。主流的观点认为,固定了自己销售产品的类别,就等于设置了销售规模的上限,因为单个类目的市场总是比所有类目的小很多。这是很多采销型(无生产线)卖家不断扩充类目的源动力。
对于这些卖家来说,不断增加类目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产品的销售平台,当前最多中国卖家进驻的Amazon,ebay和阿里速卖通,其实都类似于淘宝。在这些平台上的店铺,除非在客户维护和店铺标识上做了足够多的文章,否则都会在类目扩充的路上蠢蠢欲动。道理足够的简单:在这些平台上,消费者买“手机”通常是使用搜索功能到达商品购买页,而不是直接进入卖家店铺网址。在消费者不断对比不同页面的手机价格丶功能的同时,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这家店铺是否还有卖矿泉水,只要手机是真的就可以了。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们的“销售技巧”,在平台规则的引导下,就变成了如何做更好的首图,如何写更好的标题,如何提高店铺表现上面,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何让自己有更多的产品页,曝光在客户面前让他点击。——有更多的产品,就有可能有更多的产品页,增加类目吧。
大卖场还是专营店?这个在采销型卖家身上没有答案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切入跨境电商初期,必须选择垂直类目。因为,相比“扩张品类带来大幅销售额增长”的诱惑,垂直类目有更低的运营丶客服丶产品丶库存丶供应商维护成本,来得更加实在些!
上面谈了产品类目的细分切入,下面谈第二个细分,是细分目标市场。
这一点理解起来其实更容易,就像麦当劳在不同的国家都不只是卖炸鸡一样的道理,他们还会在中国卖米饭。还有,一台手机可能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网络制式,一台电器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适用电压或插头标准,在这些情况之下,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需要向目标市场销售适合他们使用的产品。
文章TAG:传统企业转型 跨境电商 品牌化